太極腰功在太極拳中起著重要作用,腰在身體中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練習太極拳需要鍛煉腰部力量。太極拳的運動特點圓活輕靈,只有動腰才能做到靈活敏捷。下面隨著楊氏太極拳24式,掌握太極拳的動腰方法。
楊氏太極拳24式的動腰方法
初學太極拳常有只見手足動,而不見身上動的現(xiàn)象,其根本問題是不懂也不會動腰。
武術(shù)界一般都強調(diào)腰部的重要性,拳諺云:“打拳不練腰,終身藝不高”。
《太極拳論》:“其根在腳,發(fā)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由腳而腿而腰總須完整一氣,向前退后乃能得機得勢”。
太極拳運動要求以腰為主宰,鍛煉腰部力量具有補腎的作用,古人有云:練腰就是補腎之說。
此論核心在“腰的主宰”。每一拳式的完成必須在腰勁的帶動下一起完成達到“上下相隨”的要求,主宰于腰是指如何動腰,簡單來說,主宰于腰就是“動腰”,這里還可以明顯看出,全身動作,起動在腰,腰就是火車頭,其重要性可想而知。
拳經(jīng)《十三勢歌》中云:“命意源頭在腰隙,刻刻留心在腰間”
進一步探討動腰的重要,有的老師就說,腰既是火車頭,一切動作都是從腰先動開始,那么把打拳直接就想成是腰在打拳。這也是可以的,這和源動腰隙,留心腰間的說法是完全吻合的。
練習太極拳運用腰部力量帶動身體四肢,做到節(jié)節(jié)貫穿,能疏通經(jīng)絡(luò),具有良好的保健作用。
“動腰”屬于身法要領(lǐng),是基本功,可是身法上還有其它要求,為何不同等看待作為基本功呢?情況不同層次不一樣,不能相提并論。
虛領(lǐng)頂勁,氣沉丹田屬于內(nèi)功,楊澄甫宗師早已定論,屬于高層次高年級的課程,是在提起精神全身放松之下,長時間逐漸養(yǎng)成的,學之談何容易。初學階段,只注意全身放松就可以了,不必提前追求。含胸拔背(包括寬胸闊背),也不是初學階段就能學到的東西,不必過分注意。
立身中正,只能看成是動腰的條件就行了。身法的各項要求是從各個角度各個方面提出的。實際上彼此密切配合是一個整體,不能割裂來理解,否則領(lǐng)悟機理就可能產(chǎn)生問題,不利于學拳,不可大意。
綜上所述,“動腰”是在全身放松的前提下,提起精神以立身中正為條件,以脊柱為軸,緩緩地進行全身腿足臂手的旋擰帶動操作。“動腰”動作主要是擰腰,是以脊柱為軸,在平行于地面的平面內(nèi)左右旋擰動作。擰腰,就像洗臉擰毛巾一樣。
不會擰腰就不會就不可能把足手動作相連作好,達不到上下相隨,全身動作完整的要求。
練楊氏太極拳24式腰功要領(lǐng)
一、扎扎實實練好基本功
在太極拳功法中,腰功重要的基本功之一。針對初學太極拳不會用腰或練拳多年仍用腰者,必須堅持不懈地進行基本功練習。
筆者在選擇練腰本功法上,主要學練的是俯腰、涮腰、扭腰、擺胯、抖擻等,上述功法作為熱身練習磨練多年,漸漸增長了腰勁。除此之外針對自身情況選擇拳勢中某些技術(shù)性較強、典型的用腰動行練習。
如云手、野馬分鬃,以及太極拳中發(fā)勁動作通過單勢練習,學會腰走圓形、s形、8字形,以及腰走小圈,手圈等“腰之運化”的技能技巧,為練好太極拳奠定了基礎(chǔ)。
二、以中正為本
太極拳要求行拳要緩慢均勻,形態(tài)上上輕下穩(wěn)中間活。中間當然是指腰間。活,是指腰的運化要。而這一切,都要以上體中正為根本。
只有保持上體中正,才腰胯放松,才能使縱軸免受外力擠壓,也才能保證腰的靈活。因此,練拳時必須遵循身法要領(lǐng),注意虛領(lǐng)頂勁,含胸拔共正、項豎、沉肩、肘墜,使腰間始終保持松豎狀態(tài),而沒有“額外負擔”,以便隨時發(fā)揮其”主宰”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