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燕達國際健康城 漢慈養(yǎng)生茶 Zenspa 秋季養(yǎng)生 養(yǎng)生茶 養(yǎng)生粥 減肥茶 SPA 足療 防中暑 養(yǎng)生食譜

返回封面 網站首頁脾經圖

足太陰脾經示意圖 十二經絡圖

足太陰脾經和脾臟相關,中醫(yī)醫(yī)學里所謂的脾臟,以現(xiàn)代醫(yī)學而言,是指胰臟的功能;特別和胃有深厚的關系,兩者相互影響,以完成消化機能。其主要的機能是溫暖五臟,并吸收運送胃部消化,完成之養(yǎng)分入五臟六腑,以生成身體需要的細胞。胃和脾兩個臟腑,具有表里關系,主宰著消化和吸收的功能。因此,脾經一發(fā)生異常,身體各種癥狀就會呈現(xiàn)出來。如心窩或胃附近會有重壓感,出現(xiàn)疼痛、惡心、打嗝等現(xiàn)象。容易下痢或便秘,身體消瘦下去。尿量少,有時甚至完全無法排尿。腳部容易冰冷、浮腫、身體有倦怠感。因為經常失眠,故身體感覺不適,不活躍。若出現(xiàn)以上所述的癥狀時,只要刺激經上的穴道,就能改善不適的癥狀。脾經上的穴位共有二十一個,列舉如下:胸、腹部分有大包、周榮、胸鄉(xiāng)、天谷、食賣、腹哀、大橫、腹結等。下肢部份有府舍、衛(wèi)門、箕門、血海、陰陵泉、地機、漏谷、三陰交、商丘、公孫、太白、大都、隱白等。

足太陰脾經:從大趾末端開始(隱白),沿大趾內側赤白肉際(大都),經核骨(第一骨小頭后(太白、公孫),上向內踝前邊(商丘),上小腿內側,沿脛骨后(三陰交、漏谷),交出足厥陰肝經之前(地機、陰陵泉),上膝股內側前邊(血海、箕門),進入腹部(沖門、府舍、腹結、大橫;中極、關元,屬于脾,絡于胃(腹哀;會下脘、日月、期門),通過膈肌,夾食管旁(食竇、天溪、胸鄉(xiāng)、周榮;絡大包;會中府),連舌根,散布舌下。

它的支脈:從胃部分出,上過隔肌,流注心中,接手少陰心經。

本經一側21穴(左右兩側共42穴),其中11穴分布于下肢內側面的前份,10穴分布于側胸腹部。首穴隱白,末穴大包。主治脾、胃等消化系統(tǒng)病癥、泌尿生殖系統(tǒng)病癥,以及本經脈所經過部位之病癥。

本經穴位:隱白 大都 太白 公孫 商丘 三陰交 漏谷 地機 陰陵泉 血海 箕門 沖門 府舍 腹結 大橫 腹哀 食竇 天溪 胸鄉(xiāng) 周榮 大包

(1) 隱白 SP1 Yǐn bái

[定位] 在足大趾末節(jié)內側,距趾甲角0.1寸。

[解剖] 有趾背動脈;為腓淺神經的足背支及足底內側神經。

[主治] 腹脹,便血,尿血,月經過多,崩漏,癲狂,多夢,驚風。

[配伍] 配地機、三陰交治療出血癥。

[刺灸法] 淺刺0.1寸。

[附注] 足太陰經所出為“井”。

(2) 大都 SP2 Dà dū

[定位] 在足內側緣,當足大趾本節(jié)(第1跖趾關節(jié))前下方赤白肉際凹陷處。

[解剖] 在拇展肌止點;有足底內側動、靜脈的分支;布有足底內側神經的趾底固有神經。

[主治] 腹脹,胃痛,嘔吐,泄瀉,便秘,熱病。

[配伍] 配足三理治腹脹。

[刺灸法] 直刺0.3~0.5寸。

[附注] 足太陰經所溜為“滎”。

(3) 太白 SP3 Tài bái

[定位] 在足內側緣,當足大趾本節(jié)(第1跖骨關節(jié))后下方赤白肉際凹陷處。

[解剖] 在拇展肌中;有足背靜脈網,足底內側動脈及足跗內側動脈分支;布有隱神經及腓淺神經分支。

[主治] 胃痛,腹脹,腸鳴,泄瀉,便秘,痔漏,腳氣,體重節(jié)痛。

[配伍] 配中脘、足三里治胃痛。

[刺灸法] 直刺0.5~0.8寸。

[附注] 足太陰經所注為“輸”;脾經原穴。

(4) 公孫 SP4 Gōng sūn

[定位] 在足內側緣,當?shù)谝货殴腔撞康那跋路健?/P>

[解剖] 在拇展肌中;有跗內側動脈分支及足背靜脈網;布有隱神經及腓淺神經分支。

[主治] 胃痛,嘔吐,腹痛,泄瀉,痢疾。

[配伍] 配中脘、內關治胃酸過多、胃痛。

[刺灸法] 直刺0.6~1.2寸。

[附注] 足太陰經絡穴;八脈交會穴之一,通于沖脈。

參考資料:

①據(jù)報道,對消化性潰瘍病人進行X線胃腸檢查時,觀察到針刺內關、足三里對胃蠕動多有增強作用,尤以足三里為明顯,而針刺公孫則胃蠕動多減弱。

②據(jù)報道,針刺公孫、內關、梁丘等穴有抑制胃酸的分泌作用。

(5) 商丘 SP5 Shāng qiū

[定位] 在足內踝前下方凹陷中,當舟骨結節(jié)與內踝尖連線的中點處。

[解剖] 有跗內側動脈,大隱靜脈;布有隱神經及腓淺神經分支叢。

[主治] 腹脹,泄瀉,便秘,黃疸,足踝痛。

[配伍] 配氣海、足三里治腹脹腸鳴。

[刺灸法] 直刺0.5~0.8寸。

[附注] 足太陰經所行為“經”。

(6) 三陰交 SP6 Sān yīn jiāo

[定位] 在小腿內側,當足內踝尖上3寸,脛骨內側緣后方。

[解剖] 在脛骨后緣和比目魚肌之間,深層有屈趾長肌;有大隱靜脈,脛后動、靜脈;有小腿內側皮神經,深層后方有脛神經。

[主治] 腸鳴腹脹,泄瀉,月經不調,帶下,陰挺,不孕,滯產,遺精,陽萎,遺尿,疝氣,失眠,下肢痿痹,腳氣。

[配伍] 配足三理治腸鳴泄瀉;配中極治月經不調;配子宮治療陰挺;配大敦治疝氣;配內關、神門治失眠。

[刺灸法] 直刺 l~1.5寸。

[附注] (1)足太陰、少陰、厥陰經交會穴。(2)孕婦禁針。

(7) 漏谷 SP7 Lòu gǔ

[定位] 在小腿內側,當內踝尖與陰陵泉的連線上,距內踝尖6寸,脛骨內側緣后方。

[解剖] 在脛骨后緣與比目魚肌之間,深層有屈趾長肌;有大隱靜脈,肢后動、靜脈;有小腿內側皮神經,深層內側后方有脛神經。

[主治] 腹脹,腸鳴,小便不利,遺精,下肢痿痹。

[配伍] 配足三里治腹脹腸鳴。

[刺灸法] 直刺 l~1.5寸。

(8) 地機 SP8 Dì jī

[定位] 在小腿內側,當內踝尖與陰陵泉的連線上,陰陵泉下3寸。

[解剖] 在脛骨后緣與比目魚肌之間;前方有大隱靜脈及膝上動脈的末支,深層有脛后動、靜脈;布有小腿內側皮神經,深層后方有脛神經。

[主治] 腹痛,泄瀉,小便不利,水腫,月經不調,痛經,遺精。

[配伍] 配三陰交治痛經;配隱白治崩漏。

[刺灸法] 直刺 l~1.5寸。

[附注] 足太陰經郄穴。

(9) 陰陵泉 SP9 Yīn líng quán

[定位] 在小腿內側,當脛骨內側踝后下方凹陷處。

[解剖] 在脛骨后緣和腓腸肌之間,比目魚肌起點上;前方有大隱靜脈,膝上動脈,深層有脛后動、靜脈;布有小腿內側皮神經本干,深層有脛神經。

[主治] 腹脹,泄瀉,水腫,黃疸,小便不利或失禁,膝痛。

[配伍] 配肝俞、至陽治黃疸;陰陵泉透陽陵泉治膝痛。

[刺灸法] 直刺 l一2寸。

[附注] 足太陰經所人為“合”。

(10) 血海 SP10 Xuè hǎi

[定位] 屈膝,在大腿內側,髕底內側端上2寸,當股四頭肌內側頭的隆起處。

[簡便取穴法]

患者屈膝,醫(yī)者以左手掌心按于患者右膝髕骨上緣,二至五指向上伸直,拇指約呈45度斜置,拇指尖下是穴。對側取法仿此。

[解剖] 在股骨內上髁上緣,股內側肌中間;有股動、靜脈肌支;布有股前皮神經及股神經肌支。

[主治] 月經不調,崩漏,經閉,癮疹,濕疹,丹毒。

[配伍] 配三陰交治月經不調;配曲池治癮疹。

[刺灸法] 直刺 l~1.5寸。

(11) 箕門 SP11 Jì mén

[定位] 在大腿內側,當血海與沖門連線上,血海上6寸。

[解剖] 在縫匠肌內側緣,深層有大收肌;有大隱靜脈,深層之外方有股動、靜脈;布有股前皮神經,深部有隱神經。

[主治] 小便不利,遺尿,腹股溝腫痛。

[配伍] 配太沖腹股溝疼痛。

[刺灸法] 避開動脈,直刺0.5~l寸。

(12) 沖門 SP12 Chōng mén

[定位] 在腹股溝外側,距恥骨聯(lián)合上緣中點3.5寸,當髂外動脈搏動處的外側。

[解剖] 在腹股溝韌帶中點外側的上方,在腹外斜肌腱膜及內斜肌下部;內側為股動、靜脈;布有股神經。

[主治] 腹痛,疝氣,崩漏,帶下。

[配伍] 配大敦治疝氣。

[刺灸法] 避開動脈,直刺0.5一l寸。

[附注] 足太陰、厥陰經交會穴。

(13) 府舍 SP13 Fù shě

[定位] 在下腹部,當臍中下4寸,沖門上方0.7寸,距前正中線4寸。

[解剖] 在腹股溝韌帶上方外側,腹外斜肌腱膜及腹內斜肌下部,深層為腹橫肌下部;布有腹壁淺動脈,肋間動、靜脈;布有髂腹股溝神經(右當盲腸下部,左當乙狀結腸下部)。

[主治] 腹痛,疝氣,積聚。

[配伍] 配氣海治腹痛。

[刺灸法] 直刺 l~1.5寸。

[附注] 足太陰、厥陰經與陰維脈交會穴。

(14) 腹結 SP14 Fù jié

[定位] 在下腹部,大橫下l.3寸,距前正中線4寸。

[解剖] 在腹內、外斜肌及腹橫肌肌部;有第十一肋間動、靜脈;布有第十一肋間神經。

[主治] 腹痛,泄瀉,疝氣。

[配伍] 配氣海、天樞治腹痛。

[刺灸法 ] 直刺 l一2寸。

(15) 大橫 SP15 Dà héng

[定位] 在腹中部,距臍中4寸。

[解剖] 在腹外斜肌肌部及腹橫肌肌部;布有第十一肋間動、靜脈;布有第十二肋間神經。

[主治] 泄瀉,便秘,腹痛。

[配伍] 配天樞、足三里治腹痛。

[刺灸法] 直刺 l一2寸。

[附注] 足太陰與陰維脈交會穴。

(16) 腹哀 SP16 Fù āi

[定位] 在上腹部,當臍中上3寸,距前正中線4寸。

[解剖] 在腹內外斜肌及腹橫肌肌部;布有第八肋間動、靜脈;布有第八肋間神經。

[主治] 消化不良,腹痛,便秘,痢疾。

[配合] 配氣海治腸鳴。

[陰作] 直刺 l~1.5寸。

[附注] 足太陰與陰維脈交會穴。

(17) 食竇 SP17 Shí dòu

[定位] 在胸外側部,當?shù)?肋間隙,距前正中線6寸。

[解剖] 在第五肋間隙,前鋸肌中,深層有肋間內、外肌;布有胸外側動、靜脈,胸腹壁動、靜脈;布有第五肋間神經外側皮支。

[主治] 胸脅脹痛,噫氣,翻胃,腹脹,水腫。

[配伍] 配膻中治胸肋脹痛。

[刺灸法] 斜刺或向外平刺0.5~0.8寸。

[附注] 本經食竇至大包諸穴,深部為肺臟,不可深刺。

(18) 天溪 SP18 Tiān xī

[定位] 在胸外側部,當?shù)?肋間隙,距前正中線6寸。

[ 解剖] 在第四肋間隙,胸大肌外下緣,下層為前鋸肌,再深層為肋間內、外肌;有胸外側動、靜脈分支,胸腹壁動、靜脈;第四肋間動、靜脈;布有第四肋間神經。

[主治] 胸脅疼痛,咳嗽,乳痛,乳汁少。

[配伍] 配膻中治胸肋疼痛。

[刺灸法] 斜刺或向外平刺0.5~0.8寸。

(19) 胸鄉(xiāng) SP19 Xiōng xiāng

[定位] 在胸外側部,當?shù)?肋間隙,距前正中線6寸。

[解剖] 在第三肋間隙,胸大肌、胸小肌外緣,前鋸肌中,下層為肋間內、外肌;有胸外側動、靜脈,第三肋間動、靜脈;布有第三肋間神經。

[主治] 胸脅脹痛。

[配伍] 配膻中治胸肋脹痛。

[刺灸法] 斜刺或向外平刺0.5~0.8寸。

(20) 周榮 SP20 Zhōu róng

[定位] 在胸外側部,當?shù)?肋間隙,距前正中線6寸。

[解剖] 在第二肋間隙,胸大肌中,下層為胸小肌,肋間內、外肌;有胸外側動、靜脈,第二肋間動、靜脈;布有胸前神經分又,正當?shù)谝焕唛g神經。

[主治] 咳嗽,氣逆,胸脅脹滿。

[配伍] 配膻中治胸肋脹滿。

[刺灸法] 斜刺或向外平刺0.5~0.8寸。

(21) 大包 SP21 Dà bāo

[定位] 在側胸部,腋中線上,當?shù)?肋間隙處。

[解剖] 在第六肋間隙,前鋸肌中;有胸背動、靜脈及第六肋間動、靜脈;布有第六肋間神經,當胸長神經直系的末端。

[主治] 氣喘,胸脅病,全身疼痛,四肢無力。

[配伍] 配足三里治四肢無力。

[刺灸法] 斜刺或向后平刺0.5~0.8寸。

[附注] 脾之大絡。

十二經絡圖分類
奇經八脈圖分類
CopyRight © 2009-2010 39yst.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