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掌握適當?shù)挠柧毘叨?、?shù)量和方法。訓練量不夠,無明顯效果;而訓練過量又可造成肢體的損害,比如:肌肉拉傷、關節(jié)腫脹、骨折脫位等等。所以必須掌握好這個尺度,訓練量要適當。
小兒麻痹后遺癥的診斷
診斷要點
1、有急性小兒麻痹癥病史。
2、年齡多發(fā)于6個月―3歲兒童。
3、程度先重后輕。
4、僅運動功能喪失,感覺及大小便功能均正常。
5、麻痹多數(shù)不對稱,呈節(jié)段性、非集群性,股四頭肌受累多。
小兒麻痹后遺癥的癥狀和病程分為3期
1、急性期
自感染開始到肢體癱瘓,歷經(jīng)潛伏期,為全身反應期,有短期發(fā)熱,出現(xiàn)類似感冒癥狀,約2―5天體溫恢復正常,突然出現(xiàn)肢體癱瘓。
2、恢復期
全身癥狀消失,肢體癱瘓程度逐漸減輕。
3、后遺癥期
相應神經(jīng)支配的肌肉麻痹,可因姿勢、負重等不平衡,出現(xiàn)各種畸形及功能障礙。
在我國的肢體殘疾者中,相當一部份是由于患了小兒麻痹癥后遺留殘疾,叫做’小兒麻痹后遺癥"。根據(jù)1987年普查推算,我國約有小兒麻痹后遺癥患者183萬人。
自從1988年起在全國范圍內(nèi)推行小兒麻痹后遺癥矯治的康復計劃后,到1995年底,全國已有50萬有,小兒麻痹后遺癥的殘疾人接受了矯治手術,改善了功能。其中廣東省在"八五"計劃期間,就完成了二萬多例的"兒一麻"矯治手術。
隨著計劃免疫工作的深入,小兒麻痹癥的發(fā)病率已大大降低,兒麻后遺癥患者也逐年減少。盡管如此,但仍有為數(shù)不少的兒麻后遺癥患者有待矯治和康復,因此,在"九五"期間,繼續(xù)為小兒麻痹后遺癥等肢體殘疾者進行矯治康復,仍然是一項重大的任務。
結(jié)語:通過上文的介紹,想必大家對于小兒麻痹癥的后遺癥也是有了一個比較全面的了解了吧,小兒麻痹癥在我們生活中是比較常見的一種疾病情況了,我們需要及時的查明原因?qū)ΠY治療才是比較好的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