娃娃魚在醫(yī)藥保健方面的利用
娃娃魚作為一種傳統(tǒng)的名貴藥物用動物,在歷代的中藥典籍中多有記載。如在明朝李時珍的經典著作《本草綱目》中,就有詳細記載。
娃娃魚的皮膚、肌肉、臟器、骨骼及其分泌物均可入藥,大鯢的脂肪含有多種不飽和脂肪酸,是治療燙傷、燒傷的特效藥。中醫(yī)認為大鯢性甘平、味淡,有補氣、氧血、益智、滋補強壯之功能。主治神經衰弱、貧血、痢疾等。用于病后、產后身體虛弱、腎虛陰虧、久痢脫肛等。
春秋捕捉,除內臟,驅鮮肉用之。民間常用大鯢肉250g切成塊,加少量油鹽,燉熟食之,可治貧血、痢疾、肺癆等。以大鯢皮膚干研粉末,桐油調之敷燙傷、燒傷處,1周即可痊愈。
近年來的研究表明,大鯢體內含有豐富的金屬硫蛋白(MT),能清除人體內自由基和過量的重金屬離子,從而起到調節(jié)人體微循環(huán)、預防重金屬中毒、延緩衰老的作用,并有可能用于老年人的癡呆和癌癥的輔助治療。
表皮分泌的粘液含活性物質及膠原蛋白,能美容。其血可生產特殊用途的白蛋白產品。白蛋白由肝臟細胞合成并分泌到血液中,是血液循環(huán)系統(tǒng)中各個種內源和外源復合物(金屬、脂肪酸、氨基酸、代謝產物、藥物)的運輸蛋白和儲存蛋白。
因此,白蛋白重要的生理作用是將這些血液中的溶質(指復合物)運到靶器官(只目的地),病維持血漿的pH值和滲透壓。
試驗證明兩棲動物的皮膚白蛋白廣泛分布在表皮的細胞膜上和真皮的海綿層內。有理由相信,這些白蛋白在表皮的廣泛分布,有助于兩棲動物從其生活中,攝取生存必須的物質。
目前的研究已經發(fā)現(xiàn)兩棲動物的皮膚打不敗與血清白蛋白不同,其皮膚白蛋白含有血紅素b輔基。因血紅素(是血紅蛋白和氧化還有酶的輔基)參與生物體內氧的傳遞運輸和氧化還原作用。故可幫助我們了解兩棲動物利用皮膚白蛋白的血紅素、攝食其生活環(huán)境水中的溶氧,二進行皮膚呼吸的道理。
近幾年對兩棲動物皮膚分泌物中抗菌肽和抗癌肽的深入研究得知:兩棲類皮膚的分泌物功能蛋白質多肽,在有關神經系統(tǒng)和心血管系統(tǒng)疾病、抗腫瘤、抗病毒、減肥與新型抗生素等創(chuàng)新藥物的開發(fā)研究中,都具有相當的潛力與良好的利用前景。
例如我過過去用蟾蜍做六神丸,享譽國內外,可治多種疾病。據《本草綱目》記載,蟾蜍耳后腺及皮膚的分泌物及蟾蜍,味甘、辛、性溫、有毒。主治:惡腫、瘡毒、喉痹、齒痛和破傷風等。預計不久的將來,就會有鯢酥配制的中成藥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