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是一項復雜的運動項目,是我國對外交流文化的重要紐帶,具有很高的醫(yī)療保健價值,現(xiàn)在有很多人都很喜歡練習太極拳。太極拳采用的呼吸方式是腹式呼吸,很多人掌握不好這種呼吸方式,小編在下面的文章中給大家總結了一些學習的方法,一起來看下。
一是靜態(tài)調息
學習太極拳首先要將自己的心態(tài)調整好,在練習的過程中心無雜念,做到完全的放松身體,對周圍的事物視而不見,在練習的過程當中不受影響。
在這種欲望支配下,人們的生活只會高度緊張,人體的各項功能也同樣處于十分疲勞的狀態(tài)。
政界、商界很多精英過早夭折充分說明現(xiàn)代社會更是人體健康的奪命神。而習練太極拳因為它動作相對緩慢,講究意氣引領,心不靜,則很難持續(xù)。
因而這種強制性拳法風格首先成為養(yǎng)生的第一要素,通過習練太極拳讓人感受到靜的好處,靜的滋潤。
二是松柔調息
太極拳是一種快慢相間的運動項目,動作要領就是“松”和“柔”。這兩點在太極拳的學習中是很重要的。
但是,由于太極拳的傳播過去主要是靠師徒相授,缺乏統(tǒng)一的教材和模式,也缺乏正規(guī)的培訓推廣的途徑,加上目前形成的各個流派之間的競爭,和社會上以盈利為目的組織或個人的攪局,使太極拳成為街頭文化,老人文化,雖然通過形式上習練基本達到鍛煉身體的作用,但真正的太極拳名家卻鎖在深閨,不為眾人所知,太極養(yǎng)生的真正功效遠遠沒有開發(fā)出來。
三是養(yǎng)氣調息
太極拳有別于其它拳術的根本在于“養(yǎng)”。習練太極拳調整的是氣息,打通的是經絡,強壯的是筋骨。強調的是養(yǎng),而不是放。
是通過各種動作有機地將人體的潛能調動起來,打通周身的穴位和經絡,從而不斷地儲存能力儲存氣息,有效地改善人體血供,增強人體對疾病的抵抗力,增強人體的協(xié)調力和柔韌性,從而使過去的一些疾病達到改善或治愈之功效,特別是對高血壓病、心臟病、頸椎、腰椎病、風濕類風濕病及其后遺癥有明顯功效。
四是文化調息
太極拳起源于明清時期,它兼容吸收了中國儒釋道文化的精髓。太極一詞的應用表明它延續(xù)了道家思想,特別是宋明理學里的太極起源論;其拳理提出“尾閭中正、虛靈頂勁”和拳法動作的“無過不及、隨屈就伸”明顯是儒家中庸思想和佛學隨緣理論的體現(xiàn)。
尤其是“拳不先發(fā),彼不動,己不動”等行為準則,高度涵蓋了中華民族“和”文化,以及古之軍事原則。
學習太極拳越久就越能感受到中華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對自己的思想境界文化修為都是十分有益。
五是環(huán)境調息
太極拳的修煉,尤其是初期,必須要有一個好的人文環(huán)境。按道家傳統(tǒng)理論必須要采日月之精華,吸天地之靈氣。
如果能在這樣的環(huán)境肯定是事半功倍,對學拳、習拳都是大有益處,對身心調養(yǎng)更是不在話下。但是,我們許多人卻很少有這種條件。
因此,有三種方式可以借鑒。
1、盡可能在公園練拳;
2、盡可能在上午九點左右練拳;
3、盡可能在人少地方練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