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神經性胃痛
有的人當承受較大的精神壓力時,胃酸會大量分泌,呈現出胃酸過多狀態(tài),引起燒心,打隔,胃痛等癥狀。
另外,胃的工作是受植物神經支配的,當人的精神壓力過大時,植物神經系統(tǒng)失去平衡,胃就不能正常工作(分泌胃酸,蠕動等),造成胃部不適,引發(fā)胃痛。
再有,因為睡眠不足,飲食不周,生活,工作,學習等原因。都可能引起植物神經紊亂,引發(fā)胃痛,這就是神經性胃痛。
3、間歇性胃痛
胃痛是指僅見于胃腸道與胃液接觸部位的慢性潰瘍,又稱潰瘍病,中醫(yī)稱“胃痛”、“心痛”、“胃脘痛”范疇。間歇性胃痛就是胃痛呈間歇性,沒有一定的規(guī)律。
4、情緒性胃痛
心理性胃痛屬于精神功能癥,主要因為人的緊張、焦慮等不安情緒反射到胃,導致上腹部疼痛,癥狀包括胃痙攣、腹脹,通常焦慮解除后就能減緩癥狀。但令人困擾的是,心理性疼痛有時難有方法可立即減緩癥狀,而且痛的程度也令人難以忍受。更嚴重后果是壓力會引起胃酸分泌,一旦胃酸分泌過多,就易引發(fā)胃炎、消化性潰瘍、胃酸逆流等病癥。
治療胃痛,首應辨其疼痛的虛、實、寒、熱性質及病在氣在血,然后審證求因,給予恰當的治療。
大抵新病暴痛,痛勢急迫 而痛處拒按者多屬實證;久病痛緩,病勢綿綿而痛處喜按者,多屬虛證;寒證疼痛,喜溫熨熱飲,遇寒則疼增;熱癥疼痛,喜涼熨冷飲,遇熱則痛劇;以脹痛為主,或痛引胸脅,疼痛每因情志變化而增減,此多為氣滯;
痛處固定不移,多為刺痛者。常屬久病血瘀;若煩熱似饑,舌紅無苔或少津者,多屬胃陰不足之證。
胃痛的治法,古雖有“通則不痛”的原則,但決不限于“通”之一法,臨證之時,應運用四診八綱,詳加審察,根據病者的不同情況,確立恰當的治療方法。
一、肝氣犯胃
本證按其不同情況,可分為氣滯、火郁、血瘀三種類型。
1、氣滯
主證胃脘脹滿,痛引兩脅,噯氣頻繁,噫氣或失氣后疼痛稍減,舌苔薄白,脈沉弦。
分析情志不暢,氣郁不舒,肝氣橫逆犯胃,胃失和降而疼痛;氣病多游走,脅為肝之分野,故痛引兩脅;胃氣上逆故噯氣頻繁,噫氣失氣后,氣逆暫緩,故疼痛亦稍減,苔白,脈沉弦為肝郁之象。
治則疏肝理氣,和胃止痛。
選穴肝俞、脾俞、胃俞、中脘、梁門、章門、手三里、足三里??芍赜冒慈啾逞?zhèn)痛法,晃撥俞穴行氣法,捏拿背肌理氣法與推揉腹部和中法。
若痛甚而噫氣嘔惡者,可同取雙內關、雙內庭、以利氣止痛;如泛嘔酸水,時時嘈雜;且肝膽互為表里,肝熱則膽火上乘,故見口干而苦;苔黃脈弦數乃肝胃郁熱所致。
治則疏肝、泄熱和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