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興紫砂
宜興紫砂器(壺)是漢族特有的手工制造陶土工藝品。制作原料為紫砂泥,原產(chǎn)地在江蘇宜興丁蜀鎮(zhèn),故得名。在拍賣市場行情看漲,是具有收藏的“古董”,名家大師的作品往往一壺難求,正所謂“人間珠寶何足取,宜興紫砂要得”。
從明武宗正德年間以來紫砂開始制成壺,名家輩出,500年間不斷有精品傳世。據(jù)說紫砂壺的創(chuàng)始人是中國明朝的供春。古來名壺,從明正德嘉靖年間供春的樹癭壺、六瓣圓囊壺,每一把壺都獨具匠心,在壺的欣賞性上下功夫。因為有了藝術性和實用性的完美結合,紫砂壺才這樣珍貴,令人回味無窮。更加上紫砂壺泡茶的好處、和茶禪一味的漢族文化內(nèi)涵,這就又增加了紫砂高貴不俗的雅韻。
紫砂器是指一種由質(zhì)地細膩、含鐵量高的特殊陶土制成的無釉細陶器,一般呈赤褐、淡黃或紫色。紫砂器肇創(chuàng)于宋代,明中葉后始為盛行,其中又以江蘇宜興的紫砂器為著稱。
早在宋代,褐黑色的建窯茶具已深受各位飲家所珍賞,到明代時宜興紫砂名家輩出,紫砂茶具廣受歡迎。到了近現(xiàn)代,隨著文化內(nèi)涵的豐富與制造技術的提高,宜興紫砂陶藝已愈加精妙。東南亞各地對于紫砂的喜愛,也為紫砂的進一步發(fā)展和繁榮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好機遇。
宜興的紫砂器以泥質(zhì)細膩、呈色豐富、形質(zhì)新穎和紋飾多樣而形成特色。藝人們對選料煉泥特別重視,所用陶土一般要經(jīng)過窖藏、淘洗等工序。成品顏色呈現(xiàn)朱砂、暗肝、雪莉、松花、豆青、輕赭、淡黑、古銅等色調(diào)。造型能根據(jù)自然界中的鳥獸瓜果的形象進行塑作,并施以豐富多樣的紋飾加以美化。
分類
紫砂壺的泥原料,為紫泥、綠泥和紅泥三種,俗稱“富貴土”。紫砂壺燒制的原料為泥土,紫砂壺泥分為三種:紫泥、綠泥和紅泥??梢詿谱仙皦氐哪嘁话闵畈赜趲r石層下且分布于甲泥的泥層之間,泥層厚度從幾十厘米至一米不等。根據(jù)上海硅酸鹽研究所有關巖相的分析表明,紫砂黃泥屬高嶺—石英—云母類型,含鐵量很高,高含鐵量達8.83%。紫砂壺在高氧高溫狀況下燒制而成,一般采用平焰火接觸,燒制溫度在1100-1200°C之間。紫砂壺成品的吸水率大于2%。 因其產(chǎn)自江蘇宜興,故稱宜興紫砂。
成分
紫砂泥料原深藏于巖石層下,分布于甲泥的泥層之間,礦層厚度幾十公分到一米左右,其化學成分為含鐵質(zhì)粘土粉砂巖。紫泥主要礦物成分為水云母,及不等量的高嶺巖、石英、云母屑和鐵。 所謂靠山吃山,靠土吃土。宜興紫泥,千百年來養(yǎng)育了一代代能工巧匠,以至于一提起紫砂壺,我們立刻就聯(lián)想到宜興。究竟是紫砂壺使宜興出了名,還是宜興使紫砂壺出了名,誰也考證不清楚了。
宜興紫砂茶具
宜興市位于江蘇省南部,太湖西岸,江浙皖三省交界區(qū),是滬寧杭區(qū)域中心。宜興已有7000多年的制陶歷史,現(xiàn)有陶瓷企業(yè)近千家,2005年實現(xiàn)工業(yè)銷售收入達60億元。產(chǎn)品主要有日用陶瓷、建筑陶瓷、藝術陶瓷、工業(yè)陶瓷及紫砂陶瓷五大類2000多種產(chǎn)品,其中無鉛釉下彩餐具、耐磨耐腐的工業(yè)陶瓷、美術陶瓷、納米陶瓷材料、陶瓷機械、紫砂工藝品等在國內(nèi)外市場占有較高份額。宜興制的紫砂茶具,泡茶既不奪茶真香,又無熟湯氣,能較長時間保持茶葉的色香味。一般人所用的普通紫砂壺,則用模具制作,泥質(zhì)較粗,但仍不失其紫砂茶具“泡茶不走味”的特色。
起源
紫砂壺的起源一直可以上溯到春秋時代的越國大夫范蠡,就是那位功成身退的與西施一起退隱江湖的“陶朱公”。數(shù)來已有二千四百多年的歷史了!不過,紫砂做成壺,那還是明武宗正德年間以后的事情。從此蔚成風氣,名家輩出,花色品種不斷翻新,五百年間不斷有精品傳世。發(fā)展到今天,可謂巧奪天工,技絕寰字。
當代的紫砂大師,首推顧景舟老先生,顧老潛心紫砂陶藝六十余年,爐火純青,登峰造極,名傳遐邇。其余如朱可心、高海庚、裴石民、王寅春、吳云根、徐秀棠、李昌鴻、沈蘧華、顧紹培、汪寅仙、呂堯臣、徐漢棠、蔣蓉等也各自身懷絕技,各有專長,皆為一時俊才。
特點
宜興紫砂茶具始于宋,興于明,盛于清。用紫砂燒制的陶壺泡茶,“既不奪香,又無熟湯氣”,故用其泡茶,色香味皆蘊,尤能保味。由于其砂透氣性能好,含鐵量高,茶壺蓋制作嚴實合縫,茶湯久放不易變質(zhì),陳茶不餿,而且對人體亦有益處。紫砂壺里外均不上釉,用的久了,茶汁滲透,愈久彌香,即使倒入白開水也會茶香彌漫。此壺還有適應冷熱急變的特性,不裂不炸,不迅即炙手,而且便于洗滌。
構造獨特
紫砂茶具中的紫砂壺是一種雙重氣孔結構的多孔性材質(zhì),氣孔微細密度高,具有較強的附吸力。它能吸收茶之香味,且保持較長的時間,而施釉的陶瓷茶壺,這種功能比較欠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