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是灸法中的一種,艾灸有著非常好的治病效果。三伏天更有很多人選擇三伏灸的習慣,三伏天是三伏灸的佳時機。今天小編就給大家詳細的介紹下有關艾灸的知識吧。
目錄
5、如何用中醫(yī)艾灸治療胃潰瘍 6、艾條灸法治療反復咳嗽
9、艾灸的禁忌
艾灸常用的穴位
一年有四個季節(jié),不同的季節(jié)有不同的季節(jié)特點,我們養(yǎng)生保健更加需要遵循四季養(yǎng)生的原則。中醫(yī)認為,艾灸不僅要掌握好時間、火候,還有注意艾灸的穴位。那么艾灸的時候,常用的穴位有哪些呢?跟隨小編一起來了解下吧。
關元: 古今醫(yī)學家都認為關元穴是一個能起死回生的重穴,并且都認為刺激該穴的重要手段就是灸。關元穴是人體足太陰脾經、足少陰腎經,足厥陰肝經在任脈的交會點,此穴有精宮、丹田等別名。艾灸關元穴可以治療一切陽虛 癥、氣虛癥,如氣喘短氣、畏寒怕冷、遺尿、小便頻數、尿閉、泄瀉、腹痛、遺精、陽萎、疝氣、月經不調、帶下、不食、精冷、中風 脫證、虛勞羸瘦等等。
關元穴又是小腸的募穴,所謂募穴,是臟腑之氣匯聚于腹胸部的意思。小腸是人體吸收營養(yǎng)物質的主要器官,而灸關元就能很好的促進腸道功能,增強其對營養(yǎng)物質的吸收能力。
涌泉穴:涌泉穴,在人體足底穴位,位于足前部凹陷處第2、3趾趾縫紋頭端與足跟連線的前三分之一處, 為全身俞穴的下部,乃是腎經的首穴。我國現存早的醫(yī)學著作《黃帝內經》中說:“腎出于涌泉,涌泉者足心也。” 意思是說:腎經之氣猶如源泉之水,來源于足下,涌出灌溉周身四肢各處。所以,涌泉穴在人體養(yǎng)生、防病、治病、保健等各個方面顯示出它的重要作用。
灸涌泉穴可以治療:神經衰弱、精力減退、倦怠感、婦女病、失眠、多眠癥、高血壓、暈眩、焦躁、糖尿病、過敏性鼻炎、更年期障礙、怕冷癥、腎臟病等。穴道指壓法治療腦溢血后的復原、穴道按摩治療膀胱炎、指壓法治療白發(fā)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