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生十八式之笠蔭壺
笠蔭壺壺身銘文:
笠蔭喝,茶去渴,是二是一,我佛無說。
此壺銘文耐人尋味,意為笠能遮陰去暑,茶能滌渴去煩,靜撫心靈,孰輕孰重,連佛也說不清,道不明,還是由把壺之人細(xì)細(xì)品味其中之奧妙,紫砂壺大師,安享人生之福吧!告誡世人珍惜眼前之人之物,失之不再,重在惜福。
笠蔭壺典故
曼生篤信佛教,故喜作佛壺,日常行事,觀察入微。某仲夏之晌午,曼生微服出巡,體恤民情,行色匆匆,饑渴難耐,偶遇一山間小店,紫砂壺價(jià)格,信步入坐,清茶入口,酷熱頓失。鄰桌端坐一僧,觀其舉止,不禁頷首,起身相揖曰:“施主此生有佛緣,阿彌陀佛。”曼生還之以禮,僧人以斗笠贈之,乃飄然而去。曼生愕然,執(zhí)笠于手,若有所思,乃呼小二,筆墨伺候。
山間小店哪來四寶,小二情急撕賬本空頁以就之。曼生執(zhí)筆,依笠而繪,壺隨心生,躍然紙上,曼生慨嘆佛之無量,惆然無語,感恩所獲清涼饋贈,謝佛之贈斗笠,隨名笠蔭壺。
觀此壺,形若箬笠,造型簡樸端莊。以情造型,渾然交融,故精神倍顯,正是精含于內(nèi),神見于外。古人云:“人無精神,便如槁木;文無精神,便如死灰,宜興紫砂壺。”壺?zé)o精神,便為俗器。更可貴者,精神從自然來,惟其自然渾成,妙得造化機(jī)杼,方能生氣遠(yuǎn)出,精神迸露,佛家學(xué)說蘊(yùn)含其中。把此而飲,觀其色,撫其形,飲其茗,聞其香,思其神,想此亦如沐其情,如臨其境,悠悠然令人神往。
曼生十八式之周盤壺
周盤壺壺身銘文:
這個(gè)款有兩把不同銘文。
銘文一:吾愛吾鼎強(qiáng)食強(qiáng)飲 曼生作乳鼎銘。
銘文二:臺鼎之光,壽如張蒼,曼生作乳鼎銘。十四字,為陰刻秦漢體,刀法縱肆爽利。壺身有二印,把下一印為”彭年”二字,壺底中間一印為”香蘅”二字,二印均為陽文篆書。
周盤壺典故
陳曼生喜好夜讀,每每捧卷至深夜,間或倦怠,品茶以緩之,閉目靜思:十年寒窗無人曉,一舉成名天下知,而其中艱辛唯有自己能夠體味,更何況為官處世為自保有時(shí)不免強(qiáng)己所難……思之不免惆悵,起身信步,恰見置于小桌之羅盤,隨手撥弄,見其勺柄經(jīng)由其轉(zhuǎn),卻始終如一,指向一方。曼生感嘆,羅盤雖如銅勺,表面圓通,卻堅(jiān)持己見,曲直合一乃為人之道也。遂以羅盤為原型,繪壺以省之,名曰周盤,因其三足形似乳釘狀故又稱乳鼎壺。
此紫砂壺圓潤而不失剛勁,三足鼎立方顯智者胸襟,周盤暗蘊(yùn)太極,有形而無窮,或曰大視野,寬胸懷,任憑大風(fēng)大浪,我自巍然不動。坡頸平口,平蓋扁鈕,泥質(zhì)泛紫,道勁中出媚姿,縱橫中見青銅遺韻,肅然絕俗。寓意為人處世,寬容大度,能屈能伸。其境界有如將白云、清風(fēng)與歸,遠(yuǎn)引若至,臨之已非。誦之思之,其聲愈希。擁壺自省,以凈其身。相逢重大抉擇,執(zhí)周盤品清茶,三思而后行,方能至方至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