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郁化火
經(jīng)前出血色深紅或紫紅,量少或稍多,質稠或有塊。同時伴見頭暈頭脹,心煩少寐,口苦咽干,RF脹痛,或胸脅不舒,大便偏軟,小溲色黃,舌質正常或偏紅,舌苔薄黃而少津,脈象弦滑等癥狀。
治以疏肝清熱止血法,選用丹梔逍遙散加減(炒柴胡、炒當歸、杭白芍、黑山梔、炒丹皮、茯苓、黃連)。頭脹頭暈者,可加菊花、鉤藤、白蒺藜;失眠較重者,加甘松、炒棗仁、夜交藤;大便質軟者,去梔子,加炒白術、懷山藥、砂仁。
肝經(jīng)漫熱
表現(xiàn)為出血量少色紅,質黏膩或夾黏液,并見胸悶煩躁,口苦食少,小腹隱痛,腰骶酸痛,舌質偏紅,蒼白或黃,根部厚膩,脈象弦滑等癥。治用清肝利濕、益腎和血法,可選清肝止淋湯加減(當婦、白芍、生地、丹皮、茯苓、苡米、山藥、川柏、桑寄生、赤芍)。少腹疼痛明顯者,再加五靈脂、元胡索、敗醬草等。
虛陰火旺
多表現(xiàn)為血少質稠,顏色鮮紅,并見五心煩熱,咽干口燥,或心煩不眠,腰酸腿軟,舌紅少苔,脈沉細數(shù)等癥。治宜滋陰清熱為主,可用兩地湯加減(生地、地骨皮、玄參、麥冬、桑寄生、女貞子、旱蓮草)。若見頭暈、耳鳴、虛煩不寐者,可加白蒺藜,菊花、甘松、炒棗仁等。
經(jīng)前淋漓病雖有上述幾種不同證型,但在具體治療時首要掌握氣虛、血熱的發(fā)病機理,并宜詳審兩者之間相互交叉時孰為主孰為次,如脾虛兼有濕熱,腎虛夾有肝火、陰虛兼有濕熱等等,以便在針對主證選用方劑的同時,再根據(jù)兼證進行藥物加減。此外,還需要掌握服藥的時間,一般要在排卵期開始喂藥,月經(jīng)來潮即應停止,以免影響正常經(jīng)量。
結語:通過上文的介紹,想必大家對于月經(jīng)前出血都是有一定的了解了吧,月經(jīng)前出血在我們生活中還是比較多見的哦,希望上面的文章能夠幫助到大家哦,祝患者早日康復,能夠有一個健康的身體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