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應(yīng)該有很多人都看過葉問這部電影的吧,這部電影主要講的就是詠春拳宗師葉問的故事,從這部電影中,也讓很多人了解到了詠春拳,無論之前知道還是不知道的,從而也引起了很多人的興趣,那么你想要更加全面的了解詠春拳嘛?現(xiàn)在就來看看吧。
目錄
1.詠春拳的起源及創(chuàng)始人 2.詠春拳的特點是什么
5.詠春拳的教練晉升制度 6.詠春拳的攻擊性
詠春拳的起源及創(chuàng)始人
第一種說法
是始創(chuàng)于福建嚴詠春,詠春拳因此得名。嚴詠春拳是清中葉少林俗家弟子嚴四之女,她偶然看到蛇鶴相爭,受啟發(fā)而在自己原有的武功基礎(chǔ)上,創(chuàng)編了詠春拳術(shù)。
第二種說法
認為詠春拳創(chuàng)始于五枚師太,見到蛇鶴相爭而有所悟的是五枚而非嚴詠春。五枚師太是清初的少林派弟子,有說她還是少林白鶴拳高手。由于福建南少林被清政府所焚,她為了避禍,隱居于川滇邊界的大涼山,因見蛇鶴相爭而創(chuàng)出詠春拳,后來便傳于嚴詠春。
第三種說法
五枚創(chuàng)詠春拳后,并非直接傳給了嚴詠春,而是傳給了少林弟子苗順,苗順傳少林俗家弟子嚴二,嚴二再傳女詠春及婿梁傅儔。這個嚴二就是前面據(jù)說的嚴四。
第四種說法
詠春拳的創(chuàng)編與五枚師太或嚴詠拳均無關(guān)系,更沒有什么蛇鶴相爭,而詠春拳的前身應(yīng)為詠春拳,是清初反清組織“天地會”的一種斗爭的武技,為河南嵩山少林弟子一塵庵主所創(chuàng)。他(或“她”)首先傳給汀昆戲班的武生張五(人稱攤手五,據(jù)說有“一只攤手獨步武林”之譽)。
張五后來落難來粵,落腳于南海縣佛山鎮(zhèn)大基尾的“瓊花會館”,便將詠春拳傳于粵劇界諸弟子。后咸豐年間李文茂起義,諸弟子為避禍而將“詠春拳”的“泳”字改為“永”、“詠”。
紅船中人黃寶華、梁二娣、大花面錦等人學(xué)得此拳,又再傳給在佛山筷子路開中藥店兼行醫(yī)的梁贊,此后梁贊將詠春拳發(fā)揚光大。
第五種說法
又說詠春拳應(yīng)為永春拳,得名于福建泉州少林寺的永春殿,乃當年進殿者所習的南派內(nèi)拳法,全稱是少林永春,總教習是少林弟子至善禪師。南少林被婪,至善逃避到佛山,曾一度藏匿于粵劇紅船中當伙夫。
后因在東莞打抱不平露出行藏,戲班中人便紛紛拜他為師。弟子中有惠州人氏蘇三娘,為戲班中花旦,所學(xué)尤精,被人譽為“永春三娘”。后三娘將武功傳于紅船中人黃華寶、梁二娣等人,黃、梁又傳佛山梁贊,使永春拳得以在佛山發(fā)揚光大。
詳細說法是:詠春拳,少林嫡傳武技之一,詠春二字乃是為了記念詠春拳之創(chuàng)始人嚴詠春師祖。祖師嚴詠春原籍廣東福建,其父嚴二公于九連山下經(jīng)營豆腐買賣。而詠春則自小跟隨五枚大師習技。及后更因見蛇鶴相斗而悟出拳術(shù)之道,并得其師父五枚大師之修正,因而武技大成。詠春師祖并要求五枚大師為拳命名,大師則答曰你既名詠春,就將詠春命名此拳可也。因此,詠春拳之名正式誕生了。
祖師及后下嫁梁博仇,其后更隨其夫返粵并將其武技傳與博仇,因此其夫盡得詠春之所傳。此為詠春拳之第二傳,時在嘉慶未年。博仇因與紅船中人友好,并常與其友梁蘭桂、黃華寶及梁二娣等飲酒論技,博仇更將詠春拳與華寶等人交換紅船之名技六點半棍。
及后更與華寶等人隨紅船漂流,在此期間,他們更日夕鉆研,苦心練習,不兩年己盡得其秘奧了。梁蘭桂、黃華寶及梁二娣等可稱之為詠春拳派之第三傳。少林六點半棍更為習詠春拳者必修兵器之始也。
華寶六十歲后退休,稅居于佛山快子市,青云街。快子市有名醫(yī)梁贊行醫(yī)于杏濟堂,頗富盛名,佛山人之稱之為贊先生。而華寶與贊先生友善,且退休后長日多暇,乃到杏濟堂與贊先生飲酒論技,并將詠春拳術(shù),盡傳于贊先生,時為遜清道光年間。
梁贊,原籍山縣古勞,只是世居佛山而矣。贊先生醫(yī)術(shù)精湛,經(jīng)營草藥店杏濟堂于快子市清云街。他交游廣闊,故人緣甚佳。贊先生性好武技,涉獵甚廣,但并未令其滿意,自隨華寶習詠春以后,他即感到詠春拳,在法度用力,身型和手法上,無一不是上乘之法;再憑其天資聰穎,苦心鉆研,使詠春拳能在晚清期間,在嶺南一帶聲名大著。然而,贊先生因店務(wù)纏身,未能廣授徒眾,所以并未令詠春拳盛極一時。但能得其真?zhèn)髡?,除其二子梁春及梁壁外,僅陳華順公一人而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