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太極拳可以有效的預防老年人骨質(zhì)疏松和心血管病,太極拳可以協(xié)調(diào)身體動作,能夠防摔跌。
4、“太極拳以靜御動,雖動猶靜,故架子愈慢愈好”,這話說的是太極拳緩慢的特點,道出了防跌的功能。
太極拳動作如抽絲,行步如貓行,小心翼翼,步步為營,久而久之,習拳者自會養(yǎng)成謹慎小心的良好習慣,如遇危急也不慌張急躁。有了良好的心理素質(zhì)與習慣,行路處事也就輕盈自如,不易跌倒。
5、太極拳術以分虛實為第一義。正如人的走路,左腳實則右腳虛,右腳實則左腳虛,一前一后、一虛一實,邁步前進。
習拳者久經(jīng)鍛煉,更能應付緊急。如前腳踩于香蕉皮,必然打滑虛空,后腳坐實,就如樹根緊扎大地不為所倒。再有,久練太極拳者拳架特低,根據(jù)物理重心低則穩(wěn),就更不易摔跌了。
6、練習太極拳還有緩解關節(jié)疼痛、減輕疲勞、強健筋骨、提高人體伸展和平衡能力等,還能改善心態(tài),減輕精神壓力。
如何練好二十四式簡化太極拳
其一,要明畫大圈之理
畫大圈是太極拳基礎的一個訓練,只有畫好大圈才能再畫中圈,然后小圈,后達到一個佳的狀態(tài),練習太極不僅要掌握好這些,還要盡量的達到標準的姿勢。
因此,練圈者必須認認真真地走好畫大圈這個環(huán)節(jié),要用一至二年的時間認真地畫好大圈。只有畫好大圈,才能把身體內(nèi)的重要骨環(huán)、關節(jié)畫開、畫活,達到身肢放長的目的,才能畫好中圈。
誰領會這一點快、早,誰就能在練拳過程中不走彎路,高人一籌。
其二,要明三節(jié)之理
人體全身有根節(jié)、中節(jié)、梢節(jié)三節(jié)之分。即:臂為梢節(jié),身為中節(jié),腿為根節(jié)。三節(jié)之中又各有三節(jié)。
臂之三節(jié),即:手為梢節(jié),肘為中節(jié),肩為根節(jié);身之三節(jié),即:頭為梢節(jié),腰為中節(jié),腹為根節(jié);腿之三節(jié),即:足為梢節(jié),膝為中節(jié),胯為根節(jié)。練拳者要認真走好用好三節(jié)勁。
如在用兩臂走圓畫圓時,開時肩、肘、手依次相開,合時手、肘、肩依次相合;發(fā)勁時,一定要做到根催、腰達、梢發(fā)。
通過這樣久而久之的練習,就能達到節(jié)節(jié)貫通,周身一家,一動無不動,松活流暢之目的。
其三,要明纏絲運動之理
螺旋纏絲是陳式太極拳特有的練功方式,也是化掉身上的僵勁產(chǎn)生太極拳彈性掤勁的重要方法之一。
因此,在行拳走架中,一定要把上下纏、前后纏、左右纏、進退纏、正斜纏的一順一逆、雙順雙逆的五對纏絲做到位。
開合時,要做到順纏合、逆纏開,均衡、對稱、協(xié)調(diào),無所偏倚,無過無不及。
久而久之地練習,就可以達到渾身俱是纏絲圈,全身上下左右無一處不纏絲,而又以身軀纏繞為主宰,通過腰脊的螺旋運動和胸腹折疊運化來帶動貫穿上下四肢的螺旋纏絲。
進而達到周身一家的螺旋纏絲,溝通周身奇經(jīng)八脈、十二經(jīng)、十五絡,使氣血流注,營衛(wèi)周身,調(diào)解三焦,和平陰陽,內(nèi)壯五臟,而又柔活骨節(jié)、肌腱、筋韌,外強筋骨。
結語:綜上所述,練習太極拳對三高人群有很大的作用,練習太極拳能加快血液循環(huán),這樣能降低血壓的上升。同時還有降血糖的功效,修煉太極拳能按摩掉血脂,因為太極拳能提高身體的新陳代謝,可以使血脂變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