纏絲勁源于陳式太極拳,也是太極拳的運動特點之一,太極拳纏絲勁與其它勁法有很多不同之處,粘連相隨是太極拳纏絲勁的特點,練太極拳的注意事項有很多,下面隨著太極拳資料了解一下。
解讀太極拳纏絲勁的問題
太極拳是門武術(shù),也是門博大精深的學(xué)問,太極拳的拳理拳法涉及知識范圍廣,因此,練習(xí)者要勤于學(xué)習(xí)。
太極拳諸勁中的抽絲勁、螺旋勁、纏絲勁是有區(qū)別的。
抽絲勁,還是以“運勁如抽絲”的提法為確切,這是太極拳運動原則要求之一。練拳時要做到“式斷意不斷”,勻、圓、穩(wěn)、健綿綿不斷,既練力更練意。
練太極拳纏絲勁要求非常嚴(yán)格,纏絲勁是陳式太極拳的核心,其運動特點如絲般快,運動靈活。
楊、吳、孫各式太極拳,對此要求是嚴(yán)格的,形象是明顯的。陳式太極拳對此要求也是嚴(yán)格的,這就是陳老師諄諄教導(dǎo)的“練拳要塌住勁”。
所謂“抽絲勁”雖然不是用以制勝對方的“勁”,但是,太極拳的實際運用(推手、技擊),要求鍛煉“動急則急應(yīng),動緩則緩隨”的功夫,對此“運勁如抽絲”的鍛煉占有重要位置。
作為體育運動,能夠掌握太極拳的這一特點,對于身體的健康也是有很大好處的。
在太極拳實戰(zhàn)中,運用纏絲勁粘連相隨的特點,制止對方,并用力的技巧,化解對方的勁力,使對方失去作戰(zhàn)能力。
螺旋勁和纏絲勁是用以制勝對方的“勁”,當(dāng)然也是平時鍛煉的要求。無疑,對于健身也是甚為重要的。對于這兩種不同的勁,我是這樣體會的,呈螺旋運動發(fā)出的勁,只擊打?qū)Ψ降囊稽c,令對方失勢或仆倒,都可稱之為螺旋勁。
這種勁存在于各式太極拳中,以吳式太極拳中的攬雀尾、摟膝拗步等為例,就都有明顯的螺旋勁。
纏絲勁則與此不同,首先,腰腹旋轉(zhuǎn)的運動量大而方法多變。與腰轉(zhuǎn)動的同時腹肌的左旋右轉(zhuǎn),大小不同的圈交替旋轉(zhuǎn),并與意結(jié)合,確是纏絲勁的特色。這就是陳鑫所謂的內(nèi)勁或稱中氣。
第二,這樣由腰腹發(fā)動的勁,經(jīng)脊背帶動大小臂旋轉(zhuǎn),貫達手指,臂向里轉(zhuǎn)小指扣勁是為里纏絲,臂向外轉(zhuǎn)大指扣勁,是為外纏絲。
纏絲勁就下肢來講,每一個完成式要求大腿帶動兩膝往外轉(zhuǎn),做到所謂“歸原”,即氣沉丹田、圓襠和兩腿虛實為三、七成,與上肢的纏絲動作相配合。完成上述的纏絲勁動作,運動量是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