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在中國武術(shù)史上已有多年的歷史,常練太極拳的好處是強身健體,祛病延年,如何才能達到太極拳養(yǎng)生目的呢?首先要保證身體做到不偏不倚,下面隨著太極拳42式太極拳練習一下吧!
習練太極拳42式要求不偏不倚
不偏不倚是練好太極拳的基礎(chǔ),也是重要的部分,老年人練習太極拳可以提高身體的穩(wěn)定性,降低摔跌的風險。
太極拳要求的“不偏不倚”是指形還是指神? 這句話出自土宗岳的《太極拳論》,原為“不偏不倚,忽隱忽現(xiàn)”。它的本意是身體不可歪斜搖擺,前俯后仰。
勁路的虛入要忽而隱藏、忽而顯現(xiàn)。做到變幻不定,使對方吃不準你的勁路變化,猜不透你的心思,找不出你的破綻,總而言之,其目的是令人感到莫測高深。這樣,在心理上占了優(yōu)勢,自然有助于奪取勝利。
如何才能做到不偏不倚呢?扎實的太極拳基本功是必不可少的,太極拳本身就是一種腿腳功夫。
“不偏不倚”是以個人重心在底盤中所處的位置來衡量的—但不是絕對地始終把重心放在正中,否則就變成靜功站樁了。所以既要做到不偏不倚,又要注意不可“過正”。由此可見不偏不倚既是指形,更是指神。
太極拳身法的中正不偏,同靜坐身法端讓二是一致的。保持軀干正直,對老年人特別重要,上身前俯、頭向前傾,彎腰屈背,失去虛領(lǐng)頂勁,這是衰老的象征。
書畫家認為,“身正則筆正”,“筆正則字正”,因此他們不論在工作或平時,都正襟危坐,軀干筆挺。從前太極拳名家楊露禪的老師陳長興,無論坐、立、行動、練拳、推手,身法總是保持中正不偏,當時人們稱他為“牌位大王”(立身如牌位般的直豎)。
太極拳不僅是門武術(shù),也是門藝術(shù),在練習中,你會感覺到太極拳變化奇妙,而且每個動作都是一個圓形美。
但是練拳不能沒有仲縮,身法有時也要歪斜,有時彎腰幅度極大,但只要保持上下相隨的虛實劃分和“百會、中極一氣貫通”的原則,還是許可的,這是所謂“中正之偏”,內(nèi)勁仍然中正不偏。
例如,吳式的弓步動作是要求身體適當前傾的,但并不彎腰,從肩到后腳要求保持一條斜線的垂直,這時的要求是從頭到前腳要保持一條垂直線;坐身式也是要求如此,因之腰肢并不垂直,身法上顯得往后外形地垂直。
這是吳式身法上與陳、楊、武、孫四式的不同之處,這是“斜中寓直”“中正之偏”的一種身法。但如果練成彎腰、軟腰就不能上下一氣貫通了,如果練成前傾過度,就不能“中正安舒”了。
如何練好太極拳42式
一,練好四功、兼學(xué)拳架
哪四功呢?即腿功、腰功、臂功、樁功。這四功是練習技擊技術(shù)內(nèi)容,達到具體規(guī)范和要求的必然基礎(chǔ)。拳家們常說“打拳不遛腿,到老冒失鬼;練拳不活腰,終究藝不高“;“未習打.先練樁”,“樁要站、鼎要拿,勁力穩(wěn)固托泰山”(鼎功就是臂功)。
基本功是初學(xué)拳法者的入門之藝。太極拳是內(nèi)外合一的運動,它不僅需要人體各個關(guān)節(jié)、各大肌群、肌腱、韌帶具有靈活性、柔韌性和勁九還需要內(nèi)臟器官的協(xié)調(diào)配合。
練習基本功是提高身體素質(zhì)的重要因素,而且為今后的技法掌握奠定了基礎(chǔ),進一步提高動作質(zhì)量。
二,明路線、守規(guī)矩
太極拳法變化多.復(fù)雜的動作更是富變化。故學(xué)拳時,一定要將拳勢路線的來龍去脈搞清楚,對拳架的高低和到位與否暫時可不必在意。當弄清楚和記住拳勢的來往路線后,就要進一步追求拳勢的工整、準確,這叫守規(guī)矩,合規(guī)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