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兩篇已經(jīng)為大家介紹了孫式太極拳十大特點的前六種,下面小編再做后補充,為大家介紹后的四種,即“伸與縮、打與化、虛與實、動與靜”,希望大家能夠繼續(xù)將其聽完,并能在后續(xù)練習中得到運用。
在掌握前面六對關系的基礎上,對于下面四隊關系的把握具有著重要作用。
伸與縮
縮是后撤,伸是前進。縮為合,伸為開??s為逆,伸為順??s為吞,伸為吐??s以聚蓄,伸而發(fā)作??s要柔,伸要剛。
縮不是癟,不是被動的,而是主動收斂凝聚,創(chuàng)造佳攻敵之形勢??s不了,就沒有伸的條件,所謂“拒敵于國門之外”,處處設防,等于處處不設防。列寧說“退一步,進兩步”,毛澤東說“敵進我退,敵住我擾,敵疲我打,敵退我追”,通俗形象的話就是“打得贏就打,打不贏就走”。
這就充分顯示了其靈活性的特點,需要我們好好應用。
收縮是為了更好的伸展。蓄之既久,其發(fā)必速。然而需特別注意的是,縮不是逃跑,不能丟,不能離開對方的手,拳經(jīng)云:擎開彼勁借彼力,引到身前勁始蓄。說的就是在縮的過程中不可丟,而要擎住對方的勁,不丟不頂?shù)匾阶约荷砬啊?/p>
這樣的好處至少有兩個:保持接觸,因而能掌握對方信息;使對方認為是把我壓迫得退縮的,而不是我主動后撤的,因而產(chǎn)生錯覺。
打與化
打就是化,化就是打。出手之間,既是化,也是打,無不化之打,也無不打之化。不化之打必犯頂撞,不打之化則為盲目。化求不敗,打求可勝。一而二,二而一,一、二之間并無間斷,同時而發(fā),方可奏效。
打與化的關系也是相互聯(lián)系的,兩者之間互為前提。
向后引進落空是化,向前迎著對方的手打去也是化,用自己的身體迎著對方的出手頂去,使其力量憋住發(fā)不出來,還叫化??傊箤Ψ降氖执虿恢揖褪腔?,不可拘泥于形式也。俗語云,進攻是好的防御。太極拳雖講后發(fā)制人,但決不是提倡被動等打。拳經(jīng)云,彼不動,我不動;彼若動,我先動。后發(fā)而先至。強調(diào)了占先的意識。
俗語說“先下手為強”,先動既不是盲動,也不是蠢動。盲動者,不得機得勢而亂動;蠢動者,勁力直露,沒有變化,自己的意圖暴露無余。得機得勢從何而來?從運動變化中,從引領對方中尋找出來的。若一味只知“后發(fā)制人”而不肯或不敢先動,豈不是太被動、太癡呆了?若是平時推手游戲還好說,若是真交手時,特別是以寡敵眾時,就一定要以自己的虛實變換的動作去調(diào)動開對手,尋找出薄弱環(huán)節(jié),各個擊破。此時就一定要主動,要先動。
虛與實
實為基礎,虛為變化。只實不虛,是傻把勢;只虛不實,是假把勢;虛虛實實才是好把勢。虛實有三種,自己的虛實,對方的虛實,和敵我之間總合的虛實。
自己的虛實首先要明了,自己的長處是實,自己的短處則為虛。要揚長避短,盡量以自己的實去攻擊對方的虛,兵法云“出其所不趨,趨其所不意。行千里而不勞者,行于無人之地也。攻而必取者,攻其所不守也;守而必固者,守其所不攻也。故善攻者,敵不知其所守;善守者,敵不知其所攻。微乎微乎,至于無形;神乎神乎,至于無聲,故能為敵之司命。進而不可御者,沖其虛也;退而不可追者,速而不可及也”。
“夫兵形像水,水之形,避高而趨下;兵之形,避實而擊虛。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敵而制勝。故兵無常勢,水無常形。能因敵變化而取勝者,謂之神”。講的都是虛實關系。虛實關系運用得好,大的好處就是可以集中優(yōu)勢兵力以打擊敵人,也許我的整體實力不如對方,但我能集中起我的全部力量,而對方的虛弱處只有50%或70%的力量,那么在局部就是我占優(yōu)勢了。
虛實把握得好,只能創(chuàng)造出好的攻擊形勢,而后決定勝負的,還看實力。人平均都有百十斤開外,即使什么都不會,要想把他打出去,也要費些力氣,何況還是練過功夫的?所以,說到底,實力決定一切,有時間多增長些自己的基本功,比什么都強,一味弄巧,不在實力上下功夫,肯定要吃虧的。只練拳不站樁,只推手不練拳,都是取巧,都只能得一時之利,真正遇到基本功好的,要拼實力的時候,就不行了。
動與靜
靜為本體,動為作用。靜中有動,動中求靜。以靜制動,以靜養(yǎng)動。只靜不動,是為呆滯;只動不靜,是為虛浮。靜如處子,動如脫兔。靜如山岳,動如江河。
兵法云:“其疾如風,其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動如山,難知如陰,動如雷霆”,都是講的動與靜的關系。太極十三式中后一式就是“定”,不動,以不變應萬變。能不動則盡量不動,能小動則不大動。不動,少動,則我之元氣不散,形式穩(wěn)固,對方不易找到我之破綻。忌多動,亂動,輕動,對方以逸待勞,已得先機。
“養(yǎng)靈根而動心者,敵將也”,也就是說,動首先是動意念,是動腦,動心,是根基,是源。而肢體的動作只是枝節(jié),是流。儒家提倡“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外推式修養(yǎng)方法,其基礎就是意和心。拳術亦然。站樁是靜,練拳是動。在站樁中可以專心地體會從頭到腳的規(guī)矩和感覺,站出一個“整”字來,雖然不動,但把動的基礎打下了,沒有這個靜,動起來就會散亂無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