檳榔的產(chǎn)地,大都出自海南。所以檳榔攤上一般貼著幾個字:正宗海南檳榔。遇到不好的,人家都說,那是越南窠子。中國人愛起國來,檳榔都要挺身而出。檳榔到底該如何吃呢?下面就讓小編給大家介紹一下吧!
檳榔怎么吃正確
擯榔有生吃、干吃兩種。生吃,即把新鮮的綠色擯榔果切成小片,果肉和果核同時嚼食。干吃,即把果子煮熟晾干,保存起來供長期食用。吃擯榔更有趣的是,不單食它的瓤肉,而與“扶留葉”(俗稱萎葉)、灰漿(用蚌灰或石灰調(diào)制而成)為佐料一起嚼食,即所謂“一口擯榔一口灰,。
先將擯榔果切成小片,取灰漿少許放在“扶留葉”上,裹住擯榔片放人口里慢慢咀嚼。此時口沫變成紅色,再把口沫吐掉而細啖其汁,愈嚼愈香,津津有味,直至臉熱潮紅,謂之“醉擯榔”。擯榔癮大的婦女,配上少量煙葉,又香又辣,如喝烈酒。明代李時珍《本草綱目》云:“(檳榔)與扶留葉合蚌灰嚼之,可辟瘴疬,去胸中惡氣。
檳榔的吃法有很多種,不同地方的人嚼檳榔的方法也不一樣。海南人嚼檳榔的時候都要加一些其他的東西一同嚼,那里面包含著很多的技藝。海南人嚼檳榔的時候,先把檳榔切成三到四塊,形狀有點像一瓣桔子那樣,然后再把檳榔的外皮和果蒂剝除掉(因為外皮不容易嚼爛,而果蒂有一種苦味)。這時候一般還不能直接地把檳榔放到嘴里面,而是要搭配一種藤類植物的葉子,在海南俗稱為“荖葉”,荖葉上面涂上一些石灰,將其包卷成一個三角形的。這后才把涂上石灰的荖葉和檳榔一起放到嘴里面咀嚼。如果嚼檳榔的時候不用涂上石灰的荖葉,直接嚼檳榔的話,那就索然無味。“一口檳榔一口灰”就是這個這意思,所謂的一口檳榔在海南話里就是一塊檳榔的意思。這種吃法可防齲齒、健脾開胃、精神舒暢,有治水腫殺蟲之功效,吃時有甜感、微醉、有癮,但無副作用。 檳榔還有另外一種常見的嚼法就是嚼檳榔干,所謂的檳榔干就是把檳榔用水煮過后(有些地方的人們還在水里面加糖,嚼起來有一種甜味)放在太陽底下曬干,跟檳榔干相應(yīng)的直接采下來的檳榔海南話稱為之“檳榔鮮”(這里的鮮是 2 與熟相對應(yīng)的“鮮”)。《諸蕃志.志物》稱:鮮檳榔,即軟檳榔。檳榔干可以直接嚼也可以跟涂有石灰的荖葉一同來嚼。兩種嚼法各有各的妙處。檳榔加上涂有石灰的荖葉一同放到嘴里,稍微嚼了幾下,全身馬上就會有一種發(fā)熱的感覺,整個臉都發(fā)熱發(fā)紅起來,當年蘇東坡在海南曾就這種感覺寫下“紅潮登頰醉檳榔”。所謂“醉檳榔”是指一般第一次嚼檳榔或者不習慣檳榔那種獨特味道的人,嚼幾下馬上就感覺到有點類似于酒醉的那種感覺,而且還會伴有頭暈胸口發(fā)麻的癥狀。這就是為什么很多外地人都不敢嚼檳榔的原因。嚼檳榔的這種感覺跟吃辣椒倒是有點相似的。只是它沒有辣椒那么暴辣,辣得生痛。會嚼檳榔的人,一口檳榔下去,馬上就感覺渾身都是熱量,再嚼幾下,身上、額頭上馬上就會流汗了。再冷的天,幾口檳榔下去也能讓人感覺全身上下的血液流動加速,汗水直流。這種獨特的感覺確實是妙不可言。
檳榔是一種惹人愛果實,由于地域的限制,還有很多人不知道檳榔怎么吃。所以,關(guān)于檳榔怎么吃得這個問題,我們根據(jù)地域的不同
將其分為三種吃法
印度吃法
蔞葉裹檳榔,清涼養(yǎng)胃
印度人愛吃檳榔世界聞名。他們吃檳榔不是嚼嚼就完了,吃的時候一定要有佳搭配———蔞葉。正宗吃法是先將檳榔果取出來,切成碎片后,蘸上蠣灰,用蔞葉包裹,放進嘴里慢嚼。
蔞葉屬胡椒科,又名蔞藤、蔞、蘆子或醬,原產(chǎn)地據(jù)稱是在馬來西亞,后在印度等一些國家廣泛種植。這種綠色爬藤植物具有丁香的氣味,長期咀嚼有助于消化、提神以及清除腸道。從醫(yī)學角度看,具有一定藥用價值,可用于幫助治療氣管和肺部疾病。蔞葉與檳榔搭配,將會極大刺激唾液腺和嘴巴的黏液薄膜,讓人在炎炎夏日感到清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