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式太極拳開辟了中華武術的新道路,太極拳的特點是纏絲,纏絲勁的特點是粘連相隨,在太極推手中有廣泛運用,我們今天要學習的是陳式太極拳的運動規(guī)律,下面隨著陳式太極拳練習一下吧!
陳式太極拳的運動規(guī)律有哪些
陳式太極拳是太極拳的起源,因此,掌握陳式太極拳的運動規(guī)律非常重要,能幫助我們快速進入太極拳套路。
陳式太極拳的配合規(guī)律,從全身來講,為眼、身、步、手四個主要部分。從軀干來講,分為上、中、下三盤。我們先講軀干的基本規(guī)律,人頭至頸部為上盤,胸、脊、腰部為中盤,小腹、尾骨以至襠、腿、足部為下盤。
上盤的頭部要中正。術語說:"虛領頂勁。"《十三勢行功總歌》中說:"滿身輕利頭懸。"頂和懸字雖不同,方法是一樣的。正如陳鑫解釋的:"如同用繩子從頭頂百會穴將全身向上懸起似的。"只要下向內(nèi)收,則頭頂自然中正向上,而頸也自然立起。
眼法在太極拳中有重要地位,通過眼睛能知曉練拳者的境界,在拳架練習中,眼睛要跟著拳勢而動。
眼法,總要平社,卻方--每式的主要方向。但陳鑫加了"耳聽身后"四字,以防有人從身后襲來。
中盤的脊要隨著頂勁的上領而同時立直,胸部既不外挺,也不內(nèi)收。術語謂之含胸拔背。含或涵的意義都是要求松圓而不壓近肺部,以便呼吸通暢。腰部亦以中正為主,但陳式每一動作民和向左右旋轉(zhuǎn)。轉(zhuǎn)的角度,一般不超過45度。
在步法進退時,可達90度,或大至360底以上。腰是隨著對方的變化,左右旋轉(zhuǎn)以帶動步法進退。所以既要保持中正而不偏不倚,又要靈活旋轉(zhuǎn)。一則忽隱,一則忽現(xiàn)。但不許前傾后仰。
學習陳式太極拳要做到尾閭中正,身體保持不偏不倚,能糾正日常的不良習慣,對腰椎起著保健作用。
下盤尾骨微向后翻的問題,陳鑫指出:"尾骨長強穴(尾骨下端)微向后翻。"這樣的姿勢可使小腹下邊斜向里收。一來氣自然沉于丹田,二來大腿根的兩條大筋放松,可加大軀干旋轉(zhuǎn)的角度,以保持重心的下降與平衡。
各式太極拳都以斂臀為規(guī)律,其實這是為了糾正突臀之病,但斂臀過大就會違背拳理。所以陳鑫講的長強穴微向后翻,是和其他太極拳的區(qū)別,而且也是陳式軀干方面要緊的關鍵。
陳式太極拳注重身法調(diào)整,講求周身放松
初練太極拳,要注意身法,不應要求過高,操之過急,首先必須在放松上下功夫。“放松”,就是說,在腿的支撐下,全身各部自然協(xié)調(diào)地松開,氣沉丹田。為了使骨節(jié)松開,抻筋拔骨,可選單式動作反復練習、盡量放松,不要用拙力。
更好的放松,才能更好的發(fā)勁,陳式太極拳的發(fā)勁練習是離不開放松的要求的。
要掌握每一招每一式的來龍去脈,明確每式在身法調(diào)整運動中的虛實、開合、方位、角度和手足的運行路線等等;掌握動作虛實的變化、松緊的轉(zhuǎn)換、運行的軌跡,讓動作時刻處在圓弧形運動之中,力爭做到姿勢柔軟,舒展順隨。
“入門引路須口授,學拳容易改拳難”。作為太極拳的初學者,在入門時必須要有明師指點,每招每式務求周身放松,方能少走彎路。一旦在習拳過程中養(yǎng)成不良習慣,這將給以后的太極拳習練造成極大的隱患。
《拳論》說:“身必以端正為本,以周身自然為妙。”也就是說,套路架勢的練習,身法上要以立身中正為根本,以周身放松為基礎。
通過一段時間的放松練習,待形體運動基本符合要求,則應逐步理解太極拳八門五步的實際應用,搞清楚每一式的技術含義,明確力起何處,終于何處,學一套明明白白的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