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脊柱側彎治療
專業(yè)醫(yī)生檢查脊柱側彎的患者,往往從病史和體格檢查入手。有些病史對診斷很有幫助,如神經纖維瘤病病人的側彎為遺傳性疾病,先天性脊柱側彎往往伴有先天性心臟病、泌尿系統(tǒng)畸形、神經系統(tǒng)病變等。
除了常規(guī)的外觀檢查之外,神經系統(tǒng)的檢查是必不可少的,觀察是否有感覺、運動障礙等。感覺分離通常提示脊髓空洞的可能,腹壁反射、病理反射檢查是每位側彎患者都應該檢查的項目,忽略這些檢查有時會帶來災難性后果。
有些家長發(fā)現(xiàn)自己的孩子有脊柱側彎后非常緊張,甚至不知所措,常常到處亂投醫(yī),有補鈣的,有推拿按摩正骨的,有戴支架背心的,總之,聽說什么方法有用,就帶孩子去治療,結果收效甚微。那么,得了脊柱側彎后到底該怎么治療呢?
治療方法
手法復位:有剝離韌帶粘連,改善肌肉營養(yǎng),加強肌肉中的新陳代謝,增強肌肉彈力的作用,它可以通經活絡,改善氣血循環(huán),使軟組織和韌帶得以軟化。
牽引:可加大椎體間隙,使已發(fā)生粘連的組織剝離,達到復位的目的。
支具固定:經牽引后使用必要的支具迫使已復位的脊椎穩(wěn)定不變,不發(fā)生回縮變化,也有擴大椎體間隙的作用。
電療:利用電磁療法,增加對病變部位的吸收功能,改善氣血循環(huán),可剝離組織粘連和防止發(fā)生再粘連。
藥物:根據不同病情及病人體質,采用不同藥物、藥量予以輔助配合治療。
手術:如果側彎旋轉過大,出現(xiàn)明顯壓迫脊髓的癥狀,應采取手術治療,目前常用打釘固定的方法。
2、脊柱側彎保健
矯正練習中脊柱左側彎便向左側同練習,右側彎便向右側同練習。
(1)手拉肋木體側屈二側對肋木站立,一手拉住肋木,另一手上舉,做體側屈,練習3組,每組30~50次。要求抬頭、挺胸、收腹,上體不能前傾。
(2)俯臥,兩臂彎曲體前撐地,將脊柱側彎一側的腿用力向上抬起,同時異側手臂伸直前舉,保持3~4秒,再還原。練習3組,每繼10一15次。
(3)兩腿開立,側彎一側的手臂自然下垂,另一側手臂肩側屈抱頭,上體向側彎一側彎曲,手往下伸至最低,保持3秒,還原。練習3組,每組10~15次?;騻葟澮粋仁直厶嵋恢匚?如啞鈴、書包等)進行練習。
(4)向脊柱側彎方向側臥,兩臂屈臂撐地,外側腿用力向肩側方踢腿至最大限度,再還原,練習25~30次。要求踢腿時身體要正,踢腿幅度要大。
3、脊柱側彎簡介
脊柱側彎是指脊柱的一個或數(shù)個節(jié)段在冠狀面上偏離身體中線向側方彎曲,形成一個帶有弧度的脊柱畸形,通常還伴有脊柱的旋轉和矢狀面上后突或前突的增加或減少,同時還有肋骨左右高低不等平、骨盆的旋轉傾斜畸形和椎旁的韌帶和肌肉的異常,它是一種癥狀或X線體征,可由多種疾病引起。脊柱側凸通常發(fā)生于頸椎、胸椎或胸部與腰部之間的脊椎,也可以單獨發(fā)生于腰背部。側彎的出現(xiàn)在脊柱一側,呈"C"型;或在雙側出現(xiàn),呈"S"型。它會減小胸腔、腹腔和骨盆腔的容積量,還會降低身高。
4、脊柱側彎癥狀
肩和骨盆的傾斜,長期不對稱姿勢,優(yōu)勢手、下肢不等長,肌肉凸側組織緊張,凹側組織薄弱、被牽拉。
5、脊柱側彎測量方法
令被測者直立,測量者將重錘的端線置于被測者枕骨粗隆中心點,或或置于第7頸椎棘突中心點上,待垂線穩(wěn)定于兩腿間夾縫時。測量脊柱每一側凸區(qū)偏離垂線的最遠點,到垂線的水平距離。
按彎曲方向分
(1)側凸:即部分脊柱棘突偏離身體中線稱脊柱側彎,有左側凸、、右側凸及S形彎,C形彎。
(2)后凸:指胸段脊柱后凸超過生理曲線范圍者。
(3)鞍背:是指局部某椎體被破壞,椎體突然向后凸起。
(4)圓背:是指整個脊柱象弓一樣向后凸起。
(5)畸胸:分兩種,一種是胸骨向外突起,另一種是胸骨向內凹陷。
(6)旋轉性(扭曲性):是因為腰椎橫突一面高一面低或胸骨扭曲形成的,這種彎曲是最復雜,最難治的。
按性質分
先天性的脊柱側彎 是指脊柱結構發(fā)生異常,即出生后有三角形半椎體、蝶形椎、融合椎,還有肋骨發(fā)育的異常,導致脊柱發(fā)生傾斜,導致側彎或后凸畸形。臨床較少見,多需要手術矯正。
特發(fā)性的脊柱側彎 是指脊柱結構基本沒有異常,由于神經肌肉力量的失平衡,導致脊柱原來應有生理彎曲變成了病理彎曲,即原有的胸椎后凸變成了側凸等。臨床常見,多由于長期不良姿勢,不良生活習慣引起,多數(shù)可以通過保守治療取得理想效果。
6、脊柱側彎臨床診斷
早期診斷,以使早期治療非常重要。因此需健全中、小學生的普查工作,作到預防為主。
(一)病史
詳細詢問與脊柱畸形有關的一切情況,如患者的健康狀況、年齡及性成熟等。還需注意既往史、手術史和外傷史。脊柱畸形的幼兒應了解其母親妊娠期的健康狀況,妊娠頭三月內有無服藥史,懷孕分娩過程中有無并發(fā)癥等。家族史應注意其它人員脊柱畸形的情況。神經肌肉型的脊柱例凸中,家族史尤為重要。
(二)體檢
注意三個重要方面:畸形、病因及并發(fā)癥。
首先充分暴露,僅穿短褲及后面開口的寬松外衣,注意皮膚的色素病變,有無咖啡斑及皮下組織腫物,背部有無毛發(fā)及囊性物。注意乳房發(fā)育情況,胸廓是否對稱,有無漏斗胸、雞胸及肋骨隆起及手術疤痕。檢查者應從前方、側方和背面去仔細觀察。
然后病人面向檢查者,向前彎曲觀察背部是否對稱:一側隆起說明肋管及椎體旋轉畸形。然后檢查者從患者背面觀察腰部是否對稱,檢查腰椎是否旋轉畸形。同時注意兩肩是否對稱,還需測定兩側季肋角與胯骨問的距離,還可從頸7棘突放鉛錘線,然后測量臀部裂縫至垂線的距離以表明畸形的程度。 然后檢查脊柱屈曲、過伸及側方彎曲的活動范圍。檢查各個關節(jié)的可曲性,如腕及拇指的接近,手指過伸,膝肘關節(jié)的反曲等。
最后應仔細進行神經系統(tǒng)檢查,尤其是雙下肢。懷疑有粘多糖病者應注意上腭。馬凡氏綜合征者應注意角膜。
病人的身高、體重、雙臂間距、雙下肢長度,感覺均需記錄在案。
(三) X像檢查
1.直立位全脊柱正側位像。照 X相時必須強調直立位,不能臥位。若患者不能直立,宜用坐位像,這樣才能反映脊柱側凸的真實清況。是診斷的最基本手段。 X像需包括整個脊柱。
2.仰臥位左右彎曲及牽引像。反映其柔軟性。 Cobb氏角大于90度或神經肌肉性脊柱側凸,由于無適當?shù)募∪獬C正側凸,常用牽引像檢查其彈性,以估計側彎的矯正度及各柱融合所需的長度。脊柱后凸的柔軟性需攝過伸位側位像。
3.斜位像。檢查脊柱融合的情況,腰骶部斜位像用于脊柱滑脫、峽部裂患者。
4.Ferguson像。檢查腰骶關節(jié)連接處,為了消除腰前凸,男性病人球管向頭側傾斜30度,女性傾斜35度,這樣得出真正的正位腰骶關節(jié)像。
5.Stagnara像。嚴重脊柱側凸患者(大于100度),尤其伴有后凸、椎體旋轉者,普通 X像很難看清肋骨、橫突及椎體的畸形情況。需要攝去旋轉像以得到真正的前后位像。透視下旋轉病人,出現(xiàn)最大彎度時拍片,片匣平行于肋骨隆起內側面,球管與片匣垂直。
6.斷層像。檢查病變不清的先天性畸形、植骨塊融合情況以及某些特殊病變如骨樣骨瘤等。
7.切位像?;颊呦蚯皬澢?,球管與背部成切線。主要用于檢查肋骨。
8.脊髓造影。并不常規(guī)應用。指征是脊髓受壓、脊髓腫物、硬膜囊內疑有病變。X像見椎弓根距離增寬、椎管閉合不全、脊髓縱裂、脊髓空洞癥。以及計劃切除半椎體或擬作半椎體楔形切除時,均需脊髓造影,以了解脊髓受壓情況.
9.CT和MRI。對合并有脊髓病變的患者很有幫助。如脊髓縱裂、脊髓空洞癥等。了解骨嵴的平面和范圍,對手術矯形、切除骨嵴及預防截癱非常重要。但價格昂貴,不宜作常規(guī)檢查。
(四) X像閱片的要點
端椎:脊柱側彎的彎曲中最頭端和尾端的椎體。
頂椎:彎曲中畸形最嚴重,偏離垂線最遠的椎體。
主側彎即原發(fā)側彎:是最早出現(xiàn)的彎曲,也是最大的結構性彎曲,柔軟性和可矯正性差。
次側彎:即代償性側彎或繼發(fā)性側彎,是最小的彎曲,彈性較主側彎好,可以是結構性也可以是非結構性。位于主側彎上方或下方,作用是維持身體的正常力線,椎體通常無旋轉。當有三個彎曲時,中間的彎曲常是主側彎,芳有四個彎曲時,中間兩個為雙主側彎。
(五) 彎度及旋轉度的測定
彎度測定
(1)Cobb氏法:最常用,頭側端椎上緣的垂線與尾側端椎下緣垂線的交角即為 Cobb氏角。若端椎上、下緣不清,可取其椎弓根上、下緣的連線,然后取其垂線的交角即為 Cobb氏角。
(2)Ferguson法:很少用,有時用于測量輕度側彎。找出端椎及頂椎椎體的中點,然后從頂椎中點到上、下端椎中點分別畫二條線,其交角即為側彎角。
椎體旋轉度的測定:Nash和Mod根據正位X像上椎弓根的位置,將其分為5 度。0度:椎弓根對稱;I度:凸側椎弓根移向中線,但未超出第一格,凹側椎弓根變小;II度:凸側椎弓根已移至第二格,凹側椎弓根消失;III度:凸側椎弓根移至中央,凹側椎弓根消失;IV度:凸側椎弓根越過中央,靠近凹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