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風也叫腦卒中。分為兩種類型:缺血性腦卒中和出血性腦卒中。中風是中醫(yī)學對急性腦血管疾病的統稱。它是以猝然昏倒,不省人事,伴發(fā)口角歪斜、語言不利而出現半身不遂為主要癥狀的一類疾病。
腦脊液、眼底檢查及頭顱CT、核磁共振等有助中風的準確診斷。 早期頭顱CT檢查有助于鑒別中風屬于出血性或者缺血性,還可以區(qū)分不同部位的出血,是中風必須的首要檢查。具體標準:
1缺血性中風
常于安靜狀態(tài)下發(fā)病,發(fā)病急驟,多數無明顯頭痛、嘔吐等先兆癥狀;有頸動脈系統或(和)椎-基底動脈系統的癥狀和體征;腦血管造影檢查顯示不同部位腦動脈狹窄、閉塞或扭曲。造影攝片時應將頸部包含在內;急性腦缺血性中風發(fā)作24-48小時后,頭部CT可顯示缺血病灶。核磁共振檢查提示動脈系統的狹窄和閉塞;局部腦血流測定,可提示局部腦缺血病變。
2出血性中風
既往有高血壓動脈硬化病史;突然出現意識障礙和偏癱;CT表現為高密度影區(qū),出血可破入腦室。臨床上根據患者意識清醒與否、是否昏迷、偏癱程度等將出血性中風分為三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