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傳說
相傳在古晉朝時,國君育有九子,分域而治。有年,瘟疫流傳甚廣,病者四肢乏力,高燒不止,吃藥也無濟于事。短短十日,死傷無數。頓時,軍民人人自危。且說八太子殊,治國有方,素有賢名。目睹百姓食不果腹、病魔纏身,心如刀割。每日必焚香求神佑民。殊遂上書為民請命避禍,隨后攜民眾三千,入雁門地帶。每有民眾生病,殊總問病在側,重淚相伴。食糧將罄,瘟風正盛,殊與民采野果、野菜度日。這天,掌管天庭司藥的神農氏采藥歸,化作乞兒,混在民眾中,欲掌控病情,解民倒懸。殊待如賓。神農感其誠懇憫農,將疫情上奏玉帝,久無帝訊。而瘟風日盛。神農情急,遂冒死盜來玉帝雁門苦蕎仙麥,撒向雁門大地。翌日,遍野雁門苦蕎麥。殊率民眾采收麥粒。軍民不忌其苦,唯求果腹不饑。數日,瘟疾不治而愈,百姓得以安康。
歷史故事
追溯雁門苦蕎的歷史,早在宋朝就已有了“救皇糧”的故事。
眾所周知,楊家將為中國歷代所推崇,有著清正高尚的民族氣節(jié)。一次,宋太宗及楊家將被遼軍圍于雁門關,幾近斷糧。太宗饑餓難忍,全身無力。士兵也大多體力消耗殆盡,傷病滿營,但缺醫(yī)少藥而無法救治,戰(zhàn)斗力大減。此時,百姓拿出當地名產雁門苦蕎支援將士。饑餓多日的宋軍,終于吃了頓飽飯,太宗更是贊嘆苦蕎的香醇美味。連食數日后,太宗體力充盈,將士們的病況更是不治自愈,軍隊戰(zhàn)斗力得到恢復。
眾人無不稱奇,但不知奧妙何在,認為這是上天在保佑大宋,就將雁門苦蕎稱為“救皇糧”。細心的楊家將詢問當地百姓,才知道當地百姓有人感覺身體不爽時,很少有人吃藥,而是連吃幾頓雁門苦蕎飯,病即自愈。
后經幾番苦戰(zhàn),楊家將終于突破包圍,擊退遼軍。得勝回朝后,太宗仍念念不忘此事,御書“中國第一蕎”贈送當地百姓,表達對雁門苦蕎救皇有功的感激之意,并下令當地官員將雁門苦蕎作為“貢品”連年上貢。
正因為雁門苦蕎的特殊療效和神奇色彩,它在雁門當地才有“土四環(huán)素”的稱謂。
優(yōu)劣辨別
外觀
好的苦蕎茶外觀應為黃綠色,且大小均勻、沒有色差,反之顏色發(fā)白或者顏色深淺不一則為次品。其中,藥丸形狀的好,因為球形的表面積大,在沖泡的時候更容易釋放出有效成分。另外,不要以為黑苦蕎麥得名是因為它的殼是黑色的,里面的芯依然是黃綠色的。市場上充斥很多劣質苦蕎,存在硫熏、重金屬超標、細菌超標等問題,建議選擇陳志謙苦蕎茶這些知名品牌,規(guī)避質量問題。苦蕎加工以后得到的普通黑苦蕎茶是棕黃色的,全胚芽黑苦蕎茶的顏色略深,是棕褐色的。
味道
好茶應是用工藝本身發(fā)揮苦蕎本色蕎麥香味,而不是用其它添加劑和化學助劑來調制香味。好的苦蕎茶是純蕎麥香,反之有其它類型香味或異味則為次品。制作過程中都要經過烘烤這個程序,適度的烘烤可以促進黑苦蕎麥生物類黃酮的轉換,提高蘆丁的含量,質量上乘的黑苦蕎茶的味道是一種清新的麥香味,但一定不能有“糊味”,有的話一定是烘烤過度了,不能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