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伽教程 瑜伽這樣靜坐養(yǎng)生
民??叼B(yǎng)生 > 養(yǎng)生節(jié)目 > 瑜伽視頻
圖文作者:江蘇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責編:皇甫月雷
發(fā)表時間:2024-12-06 12:02瑜伽的要領是心靜,只要心能靜下來。靜坐可以使全身的筋絡氣血順暢,達到益壽延年的目的。瑜伽的靜坐可以使大腦皮層功能同步化增強,神經(jīng)功能調統(tǒng)統(tǒng)一生物生理化,瑜伽的大的好處就是可以讓人身心得到放松,還有延緩衰老的作用。
練習靜坐,當推我國文壇巨匠郭沫若。郭老1914年留學日本,由于學習帶來的壓力,使用腦過度,整天無精打采,多方醫(yī)治無果后,郭老在《靜坐的功夫》一章中了解到“靜坐”。于是郭老便每天照本練習,兩周后便出現(xiàn)奇跡。
我國自古以來,凡導引、打坐、吐納、行氣、按蹺、氣功等,都離不開靜坐,其鼻祖很可能是遠古時代的著名養(yǎng)生家彭祖,以后傳入儒家。據(jù)《列仙傳》載述:“彭祖,殿大夫也。歷夏至殷末,八百余歲,常食桂芝,善導引、行氣。”8oo多歲當然是極為夸張的傳說,但他肯定是位高齡老壽星,這是無疑的。
郭沫若在其《靜坐的功夫》一文中指出:“靜坐這項功夫,在宋、明時代,儒家是很注重的,論者多以為是從禪而來,但我覺得,當溯源于孔子的弟子顏回,因為《莊子》上有顏回坐忘(即靜坐)之說。”
事實確是如此。不光是佛家與道家主張靜坐,以求頓悟,古代儒家也重視靜坐,認為“靜能生慧。”并把靜坐定為理學的必修課,甚至要求弟子們通過半日讀書,半日靜坐以明理。如宋代大儒朱熹告誡弟子說:“當靜坐涵養(yǎng)時,主要體察思繹道理。”
靜坐的具體做法:端坐椅子上、床卜或沙發(fā)上,大腿平放,小腿要直,兩腳分開,放松腰帶,頭頸正直,下頷微收,背伸直,兩肩下垂,全身放松,閉目閉口,舌抵上腭,兩手交叉放于腹部,兩拇指按于肚臍上,手掌捂于臍下,然后排除雜念(初練時難以排除,以后雜念會逐漸消失,切忌操之過急),主動調整用腹式呼吸,要盡量慢慢地鼓起下腹作深吸氣,再慢慢地呼氣使腹部恢復正常。同時,將意識集中在臍下手掌捂處(丹田穴上),如此便可達到調身、調心、調息的“三結合”境地,進入一種似有似無、如睡非睡的忘我虛無狀態(tài),這就是所謂“入靜”,會使你感到全身非常輕松舒適。一般的每日早晚做2次,一次做30分鐘。結束后,兩手搓熱,按摩面頰雙眼以活動氣血,此時、頓感神清氣爽,身體輕盈,如同人體內在功能被啟動而迸發(fā)出來,這樣就能起到強身祛病的作用。
靜坐是養(yǎng)生方法之一,作用是靜以養(yǎng)心,還需與其他運動結合,發(fā)揮動以養(yǎng)身的作用,達到動靜交替進行,養(yǎng)身養(yǎng)心的目的。而不是飽食終日,坐著不動,無所事事。讓我還是以郭老的一段話來做本文的結束語:“靜坐于修養(yǎng)上是真有功效,我很贊成朋友們靜坐。我們是以靜坐為手段,不以靜坐為目的,是與進取主義不相違背的。”
養(yǎng)生中國小課堂:靜坐功-瑜伽是印度古代哲學的一個學派,也是閉目端坐,全身放松,達到人靜狀態(tài),我國的坐忘異曲同功。靜坐對腦力勞動者防治神經(jīng)官能癥、排除心理障礙等,均有良好的作用。近來有人提出,靜坐還有增強消化功能。
瑜伽包括身、心、靈三方面:
不只是一門生理學、解剖學,也是一門靈學。我們需要的營養(yǎng),除了飲食之外,還須配合運動法、呼吸法,才能讓身體輕盈自在,更加健美自然。
所謂心猿意馬,要心靜下來不容易。瑜伽告訴我們如何系緊人心,使人的五官(眼、耳、鼻、舌、身)不被外來的刺激所誘惑,并進一步提升到凈化與解脫的境地。‘心’是念頭、是想象力,亦是創(chuàng)造力。若祈禱我已得到時必能如愿。先靜坐后祝福祈禱,善用心的法則,心能解決一切日常的疑難雜癥,并告訴我們如何使心柔軟和堅強的妙方。
靈性的提升能使小我的意識提升至高覺醒的階段,與永恒無限的至上意識融合為一。同時,瑜伽在心理上亦能控制思想的波動,突破我們周遭所經(jīng)歷的痛苦,亦能從輪回的束縛中自我解脫。瑜伽除了體位法之外,必須進入靜坐的境界才是真正的瑜伽。。
養(yǎng)生中國溫馨提示:只要學習真正的瑜伽,就可以達到身心的健康,自然而然也能得到自然的身心和生活,這種自然性也就是和平、喜悅、真善美的原動力。如果我們遭遇任何困難,應以自己的力量來解決,從而提升自己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