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蓄勁”與“發(fā)勁”是太極拳重要的近戰(zhàn)技巧,那么你知道“蓄勁”和“發(fā)勁”怎么聯(lián)系么?不清楚的話就趕緊來看看下面的文章吧!
“發(fā)放”是將對方騰空擲放出去或使對方失去平衡而跌出,是陳氏太極拳推手較技中重要的技法。太極拳注重不擊則已,一擊中的。擊法隨勢而拿,拿法隨勢而發(fā),千變萬化層出不窮,驚、戰(zhàn)、彈、抖威不可擋。尤其是推手較技中的拿法,不僅只限于反骨與抓筋拿脈,而且還側重于拿住對方的勁路,這要比一般拿法巧妙得多,難度也大,只有功力高深的人才能做到。為此,從人體骨骼和力學原理上看,能串死對方腰脊、牽動人體重心的有效部位是肩部,墳武術上有,“金肩”“銀胸”“稀拉肚”之說。推手較技中“拿”與“發(fā)”多是找“梢節(jié)”,制中節(jié)”,串死“根節(jié)”,不管是快勁慢勁,多能事半功倍,一一奏效。
欲求發(fā)放,光先明蓄勁。拳論曰:“蓄勁如開弓,發(fā)勁如放箭,蓄而后發(fā)。”因而,要求蓄勁過程中,首先將周身之勁蓄得住,蓄得足。又要肢體具備五張弓之能,蓄而后發(fā)。但是,必須做到以腰弓為主,其余四弓為輔,并且還需要五弓之勁合為一體,陰陽轉換,松緊得當。所以在蓄勁訓練過程中,要將周身之氣聚集于丹田之內,體內之勁除頂頭懸外全部松至腳底,以助腳底之勁上翻傳導。拳論有云:“擎開彼勁借被力,引到身前勁始蓄,松開我勁勿弛屈,放時腰腿認端的。”由此可見,蓄發(fā)時要細心體悟揣摩,以求得引而始蓄、蓄而后發(fā),蓄發(fā)連續(xù),不可斷勁。在此原則指引下,必須明其聚,貴其速,神其用,適其發(fā),方能運用得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