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枕與睡眠姿勢有關,常見于青壯年。在今天的山東衛(wèi)視養(yǎng)生視頻中,我們請到了北京中醫(yī)藥大學東直門醫(yī)院的陳紅醫(yī)師,下面我們一起來看一看陳醫(yī)師是怎么講解落枕的癥狀和治療方法的吧!

  該視頻主要文字介紹:

  本期嘉賓介紹

  陳紅

  1993年至1995年曾于北京積水譚醫(yī)院工作,1995年至今于北京中醫(yī)藥大學東直門醫(yī)院按摩科工作,擅長手法治療各種軟組織損傷病,在教學科研方面有獨到見解。著有《中醫(yī)舌象診斷》、《推拿輔導教材》、《中醫(yī)執(zhí)業(yè)醫(yī)師輔導習題集》。

  注意:本頻道文章版權歸山東衛(wèi)視,并不代表本頻道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nèi)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盡快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nèi)容!

  落枕的癥狀

  落枕的臨床表現(xiàn)為晨起突感頸后部,上背部疼痛不適,以一側為多,或有兩側俱痛者,或一側重,一側輕。多數(shù)患者可回想到昨夜睡眠位置欠佳,檢查時頸部肌肉有觸痛由于疼痛,使頸項活動欠利,不能自由旋轉,嚴重者俯仰也有困難,甚至頭部強直于異常位置,使頭偏向病側。檢查時頸部肌肉有觸痛、淺層肌肉有痙攣、僵硬,摸起來有“條索感”。

  落枕怎么辦

  推拿

  兩手同時點揉承漿、風府穴約1分鐘,手法輕柔,然后雙手點揉患部對側之合谷、后溪穴,強刺激(以病人耐受為度),同時令患者輕緩左右扭頸,盡量扭轉至大限度,約1分鐘,然后低頭,仰頭,活動頸部。若落枕癥狀較輕,此手法即可獲效。

  拔罐

  (一)取穴

  主穴:阿是穴。

  配穴:風門、肩井。

  阿是穴位置:頸部壓痛顯處。

  (二)治法

  阿是穴,用力揉按片刻,常規(guī)消毒后,以三棱針快速點刺3~5下,或用皮膚針中等度叩打,叩打面積,可相當于罐具口徑。然后,選用適當口徑之罐具吸拔。配穴可取1~2個,針刺得氣后,留針,再于針上拔罐。吸拔時間均為10~15分鐘。起罐后,可在阿是穴用艾卷回旋灸5~7分鐘。每日1次,不計療程。

  (三)療效評價以上法共治260例,均在1~3次內(nèi)治愈,其總痊愈率為100%。

  體針

  (一)取穴

  主穴:懸鐘、養(yǎng)老、后溪。

  配穴:內(nèi)關、外關、中渚、陽陵泉。

  (二)治法

  以主穴為主,每次僅取一穴,效欠佳時,加用或改用配穴。懸鐘穴,直刺1.5~1.8寸深,用強或中等刺激,得氣后留針15~20分鐘;養(yǎng)老穴,針尖向上斜刺1.5寸,使針感傳至肩部;后溪,直刺0.5~0.8寸,得氣后捻轉運針1~3分鐘,亦可加電針刺激,頻率40~50次/分,連續(xù)波。配穴,用常規(guī)針法,深刺,務求得氣感強烈。在上述任一穴位針刺時,均須要求患者主動活動頸部,范圍由小漸大。留針均為15分鐘,每日1次。

  (三)療效評價

  以上法共治624例,結果均在1~3次治愈,總痊愈率達100%。

  穴位電興奮

  (一)取穴:

  主穴:分2組。1、養(yǎng)老、新設、外關、肩中俞;2、風池、肩井、大椎旁1寸、肩外俞。

  (二)治法

  上穴均取。應用直流感應電療機,取直徑為3厘米的圓形手柄電極操作。其中陽極取第1組穴,陰極取第2組穴。通電前先輕揉穴位片刻,再通以感應電,電量漸增大至2~10V,以患者能耐受為限,每次通電約3~5秒鐘。當看到患側肌肉收縮,即改為直流電治療,為20~40mA,每次亦通電3~5秒鐘,治療時令患者作頸部活動。全部治療時間約5~10分鐘。每日1次,3次為一療程。

  (三)療效評價

  以上法共治落枕患者242例,結果痊愈182例,顯效60例,總有效率為100%。

  指針

  (一)取穴

  主穴:外關、內(nèi)關、阿是穴。

  配穴:風池、肩井、肩貞、養(yǎng)老、天柱、風府、大椎、理想穴。

  理想穴位置:風池至肩井穴之中點。

  (二)治法

  主穴為主,效不佳時加配穴。先輕拍或指按疼痛處即阿是穴1分鐘。術者以拇指掐壓患者內(nèi)關穴,中指或食指抵于外關穴,每次2~3分鐘,用力由輕而重,使壓力從內(nèi)關透達外關,患者可有酸、麻、脹、熱感,或有此類得氣感上傳的感覺。掐壓過程中,宜囑患者左右旋轉頸部。配穴,單手拿風池穴20次,雙手拿肩井穴20次,余穴可采用指壓法,或上下左右推按,每穴1~2分鐘。上述方法每日1次,3次為一療程。

  (三)療效評價

  以上法治療257例,結果治愈252例,緩解5例,均治1~3次,其總有效率為100%。

  耳穴壓丸

  (一)取穴

  主穴:頸、神門。

  (二)治法

  雙側主穴均用。取綠豆1~2粒,置于以市售活血止痛膏或傷濕止痛肓剪成的1×1平方厘米的方塊中,粘貼于所選耳穴,將邊緣壓緊。之后,按壓該耳穴0.5~1分鐘,手法由輕到重,至有熱脹及疼感為佳,并囑患活動頸部2~3分鐘。要求患者每日自行按壓3次,貼至痊愈后去掉。

  (三)療效評價

  共治68例,均1次治愈。

  針灸

  (一)取穴

  主穴:大椎。

  配穴:肩井。

  (二)治法

  令患者端坐于椅上,頭向前傾。取準穴后,針尖偏向患側進針深度約0.5~1寸,使針感向患側頸、肩部傳導,得氣后,操作者用一手按患側肩井穴,讓患者作大限度左右活動頸部,同時,另一手捻針3~4分鐘。如效果不顯著,取艾條長約5cm,插于針柄上點燃,至灸完后起針,穴區(qū)加拔罐10~15分鐘。每日1次。

  (三)療效評價

  上法共治療62例,痊愈52例,顯效6例,好轉4例,全部有效。

點擊查看更多:落枕 落枕怎么辦 落枕的癥狀 

蘇ICP備15060253號-6 Copyright © 2010- www.smoothgriefrecovery.com 江蘇民??悼萍脊煞萦邢薰? 版權所有 未經(jīng)授權請勿轉載